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453页(820字)

壮族先民在长期与自然界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创立了自己的美术形式。据考古出土文物发现,新石器时代前后的人类遗址有些石器,在实用的前提下,“开始讲究匀称、光滑造型的审美因素”;广西桂林市甑皮岩人制成的陶器,比中原裴李岗文化早千多年,这种陶器上已有划纹、绳纹和席纹等饰纹样;铜器上的艺术装饰、特别是铜鼓艺术的装饰是壮族很好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壮族的审美意向;起源于汉代的壮锦装饰艺术,就有深厚的壮族民间生活气息。以上的实用美术为绘画艺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壮族的绘画艺术很有特色,主要表现为宗教色彩特别浓厚。迄今发现的绘画作品,以漆绘美术较有艺术性,崖壁画艺术气势磅礴。壮族的漆绘美术产生于西周时代,成熟于西汉时代。漆画是用一种类似毛笔的工具沾漆画出来的,饰纹有云雷纹、卷云纹、水波纹、变形凤纹等。颜色鲜艳,笔法传神。特别是人物漆画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左江崖壁画是壮族的画廊,目前已发现97个崖画点,其中以广西宁明县花山崖壁画为最着名和面积最大。画面内容除了正面的剪影人物外,还有渡船、公、扁茎剑及各种铜鼓纹饰的图画。造型讲究对称、平衡和程式化,包含审美因素。明清时代,壮族地区已盛行为土司设计的陵墓雕刻。采用石雕群的形式,有石、石、石狮、石龟、石怪兽和石俑等。这种石雕刀工熟练、有力流畅,雕、磨、阴、阳手法结合,造型逼真而夸张传神,艺术感染力很强。近代和现代的壮族美术继续得到发展,并吸取了汉族美术的技艺,互补互益。壮族有了自己的画家,建国后,壮族画家逐渐增多,他们为发展壮族美术事业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壮族画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些美术作品以超群的技艺和浓郁的民族特色饮誉海内外。以王亚妮为代表的一批画童,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说明壮族美术后继有人。1958年以来,壮族美术理论研究得到重视和加强,许多论着相继问世。如郑超雄着的美学专着《壮族审美意识探源》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