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41页(671字)
①北方古族名。亦作翟。因主要居住在北方,故又称“北狄”或“北翟”。一说狄即商代鬼方,周代狁。史载,周族祖先公刘等居于“戎、狄之间”。《毛诗故训传》云:(周)古公处豳,狄人侵之,被迫弃豳(今陕西旬邑境内)而迁至周原(今陕西岐山)。《竹山纪年》载:“(商)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可见狄与周族居地相邻并有频繁接触。在商朝及其属国周的打击下,狄族的一部分北迁到蒙古高原,分布于今贝加尔湖一带,后成为高车人之一部。故《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另有部分狄人投降了商朝,其酋长因功被封为侯,史称“鬼侯”,后融入华夏之中。其余狄人逐渐东迁,居于河西、太行山一带。后者在春秋初与秦、晋为邻,屡于晋国交兵,并向东发展,进入华北,东邻齐、鲁、卫诸国,居于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曾南攻邢、卫,灭温,败周,伐郑,兵及齐鲁宋诸国。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内乱,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众狄等部,各有支系。初赤狄最强,役使其他各部。公元前6世纪后,各部先后败亡于晋,并逐渐融于华夏之中。惟白狄之鲜虞人于春秋末建中山国。狄人以游牧为业,兼狩猎,善骑射,作战勇猛。已有商品交换,“贵货易土,土可贾”。阶级分化产生,贫者“穴居”,富者有居室,但很简陋。服饰“衣羽毛”,“披发左衽”,与华夏族“束发右衽”不同。语言也与华夏不通,一说属阿尔泰语系。与诸夏交往时,由“舌人”充翻译。②秦汉以后中原人对北方各族的泛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