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45页(413字)

东突厥,又称“北突厥”。隋开皇三年(583)始波罗可汗与达头可汗将突厥分裂为东西两支后的东支。东突厥汗国的历史又可分为前后两汗国时期。东突厥前汗国(第一汗国)时期首任可汗为沙钵略,首府初置于鄂尔浑河上游于都斤山,后移到土拉河畔。初,沙钵略、第二、阿波、达头、贪汗五可汗并立,境内部落众多,内部矛盾很大,遂为西突厥所迫,向隋求婚纳贡称臣,并迁居漠南。隋末一度强盛,围炀帝于雁门。唐太宗贞观四年(630),颉利可汗扰唐被俘,东突厥前汗国暂亡。传七世,凡四十九年。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其后人阿史那骨咄禄复兴,传其弟默啜,藉大臣暾欲谷为相辅佐,脱离唐朝独立,称为东突厥后汗国(后突厥、第二汗国)。东突厥后汗国仍都于都斤山,数世皆与唐互市,促进了其经济文化的发展。天宝四载(745),因内乱破坏及外部回纥的兴起,白眉可汗被回纥首领骨力裴罗攻杀,东突厥后汗国亡。前后共一百一十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