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86页(448字)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吹管乐器,与汉族唢呐相近,民间流传者通体以整块木料镟刻而成,为上敛下哆的直管,下端不套金属喇叭口。管身嵌有骨质花纹和宝石等作装饰,上开音孔八至九个,正面七个,背面一个,九孔者下侧面加开一个,上端插苇片双簧哨头,形制大小不一,全长400毫米左右。常规音域为c1-f2,发音洪亮,依靠音孔开闭,手指在音孔上的揉动及哨头在嘴唇间的伸缩能奏出半音、四分音、活音等各种变化音。旋律充满韵味及歌唱性,是欢乐的节日和婚礼喜庆时必不可少的乐器,也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鼓吹乐队中的旋律乐器,有时还参加小合奏或担任舞蹈伴奏及民间杂技的伴奏。全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聚居区常见。在克孜尔38窟及柏孜克里克佛窟壁画中均可见到与当代苏乃依形制相近的乐器,可见其历史也很久远。现在维吾尔族民间也使用下端套用金属喇叭口的苏乃依。当代着名苏乃依演奏家有:阿不都古力、满苏尔夏赫、鲜力甫阿洪等。着名独奏曲有《伊犁赛乃姆》、《库尔勒赛乃姆》、《夏地亚娜》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