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357页(792字)

东北古代民族名。

汉代肃慎的新称,三国和两晋有时亦称肃慎。区域较肃慎略有缩小。

史载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及;约东至今日本海,西以黑江省呼兰河流域和张广才岭为边。南至吉林省敦化县境,北有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两汉时,役属于地处今松花江中上游附近的夫余奴隶主政权,政治上不能自通中原。因不堪夫余贵族的压榨,三国魏黄初(220-226)中起兵反抗,几经激战,终于摆脱夫余人的统治。

青龙四年(236)向曹魏贡“楛矢”,恢复与中原王朝的直接联系。两晋时,屡至中原献楛石砮和貂皮等物。农业已有一定的发展,产五谷。狩猎仍是社会中的一项重要生产,已懂得在青石箭头上施毒药来猎取野兽。善养,“食其肉,衣其皮”,已知用猪脂涂身防皮肤冻裂。养而不乘骑,作为财产的标志。

能纺织麻布和用皮、骨、铁制铠甲,会造小船和制作瓦鬲为炊具。地产名貂,中原人誉之为“挹娄貂”。

住半地穴式房屋,以深为佳,巨室的土穴深“至接九梯”。

汉和三国时尚“无大君长”,仅“邑落各有大人”。常乘船扰近邻北沃沮。两晋时社会迅速发展,已“父子世为君长”,盗窃不论多少皆论死。近年考古发现,其俗皆与史载吻合,并出土了汉代五铢钱和汉代型制的铁镰,表明当时该族在政治上虽不能自通中原,但两地的经济联系并未中断。北朝改称勿吉,以新称号与中原往来。由于《后汉书》、《三国志》作《挹娄传》后,《晋书》又用肃慎名立传,加之南北朝的史书记有两次肃慎来贡,而后来的史书只记勿吉、靺鞨居肃慎地,未言及挹娄,故史家对挹娄是否为肃慎改称意见不一:一说其为肃慎境中一部族;一说其与肃慎、勿吉为同时并存的部名。由此对其所在也各主一说:持“一部”说者认为其地在今乌苏里江以东及以北地区,或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县以西至辽宁省桓仁、宽甸县等地;主“并存”说者认为只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