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372页(380字)

明代在云南实行的一种屯田制度。

洪武十六年(1383),六安侯王志等人督率军队于云南(昆明)、寻甸等地建立屯堡,生产粮食。十九年,留镇云南的沐英奏准,以30%的士卒从事耕作,并“给耕、农具,教树植”,交纳的谷物作军粮。至此,“自楚雄至景东,每一百里置一营屯种,在定边(南涧)、姚安、毕节、曲靖……等地也立营屯种。”先后从四川和湖广购耕牛3万头分发军户,又从广西调兵3.2万和湖南辰阳调民间丁壮5000人至云南屯戍。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云南军屯已取得显着成效,当时驻滇官兵65303人,屯田435036亩,得粮336007石,可供10万军队一年的口粮。到正德五年(1510)前后,军屯达1276639亩。

对云南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今天云南省名为“卫、所、营、屯、堡”的村落星罗棋布,都是明代军屯的遗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