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人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72页(2936字)

【概况】:

异名 童便(《纲目》)。

基源 为男性儿童的尿(一般以12岁以下者为佳)。

历史 本品首载于《别录》。《纲目》载:“须用童子小便”,并谓:“取12岁以下童子,故称为童便。”后历代本草多有收载。

《中国动物药》亦收入其它类药类。

。【生药】:

采集 取12岁以下男童小便,即用。

鉴别 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味咸,有尿臭。

【化学】:

人尿含尿素、尿酸、尿酸、磷酸盐、硫酸盐、肌酐(Creatinine)、氨、氯化钠、K、Ca、Mg、微量维生素B1、B2、B6、C及叶酸。

又含17-氧皮质甾酮(17-Oxycorticosterone)、雌激素(Estrogen)、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等激素[1-2]。此外还含有结构、活性与人血白蛋白相同的人尿白蛋白[3],人尿激肽释放酶[4]等。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7 [2]生化药物杂志 1990;(2)∶46,1992;(1)∶71 [3]医药工业 1986;17(2)∶2 [4]生化药物杂志 1988;(4)∶30

【药性】:

性味 咸,凉。

①《本草拾遗》:“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③《本草品汇精要》:“味咸,寒。”

归经 入肺、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人心、肺二经。” ②《本草经解》:“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③《本草求真》:“入膀胱,兼肺、胃、肝、心。”

功效 滋阴降火,止血消瘀。

主治 阴虚发热,劳伤咳血,吐血,衄血,产后血瘀,血晕,跌打损伤,血瘀作痛。

①《别录》:“疗寒热,头疼,温气。” ②《唐本草》:“主卒血攻心,被打内有瘀血,煎服之,一服200ml。又主积腹满,诸药不差者服之皆下血片肉块。

亦主久嗽上气失声。” ③《本草拾遗》:“主明目益声,润肌肤,利大肠,推陈致新,去咳嗽肺痿,痉病。” ④《日华子本草》:“止劳渴,嗽,润心肺,疗血闷热狂,扑损瘀血运绝及困乏。揩酒皮肤治皲裂,能润泽人。

犬等咬,以热尿淋患处。难产及胞衣不下,即取200ml,用姜、葱各1份煎2~3沸,乘热饮,便下。

吐血,鼻洪,和生姜1份,绞汁,乘热顿饮瘥。” ⑤《本草衍义补遗》:“降火最速。” ⑥《纲目》:“杀虫解毒,疗疟,中暍。” ⑦《长沙药解》:“清心泄火,退热除烦。” ⑧《医林纂要》:“通利三焦,降热去瘀,滋补心血,降泻肾邪。”

用法用量 内服:取新鲜品温饮100~200ml,或和汤药内。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或溏泄及阳虚无火、食不消者,咸在所忌。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蜜,治疟疾。

②配甘草,治久嗽涕唾。 ③配苦参,治痫及气块。

方选和验方 ①孟诜《必效方》:“治骨蒸发热:3岁童便1000ml,煎取200ml,以蜜60g和,每服200ml,半日更服。” ②《圣惠方》:“治瘴疠诸疟,无问新久:童便200ml,入白蜜40g,搅去白沫,顿服取吐。碧绿痰出为妙,若不然,终不除也。” ③《姚僧坦集验方》:“治久嗽涕唾,肺痿时时发热,颊赤气急:童便去头尾取500ml,入粉甘草1截,长约3cm,剖成4片浸,露1宿,去甘草,次日晨顿服,1日1剂。该小便的童子忌食五辛热物。” ④《圣惠方》:“治痫病及一切气块,宿冷恶病:苦参1kg,童子小便2400ml煎取1200ml,和糯米及曲,如常法酿酒,作酒服。” ⑤《近效方》:“治产后血晕,不识人,烦闷:红蓝花90g,无灰清酒500ml,童子小便多于500ml,合煮取300ml,去滓,候稍冷,服之。” ⑥《日华子本草》:“用于产妇催生,下胞:人尿200ml,入葱姜各0.5g,煎2~3沸,热饮。” ⑦《救急方》:“治痔疮肿痛:热童尿入矾0.9g服之。日2~3次。

” ⑧《圣济总录》:“治头痛至极:童便200ml,豉心量取15g,同煎至原容积的一半。温服。

” ⑨《日华子本草》:“治吐血,鼻衄:人溺、姜汁和匀,服200ml。”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小便性温不寒,饮之入胃,随脾之气上归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其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气,清者为血,浊者为气;浊之清者为津液,清之浊者为小便。小便与血同类也,故其味咸而走血,治诸血病也。

”“又吴球《诸证辨疑》云:诸虚吐衄咯血,须用童子小便,其效甚速。盖溲溺滋阴降火,消瘀血,止吐衄诸血。但取十二岁以下童子,绝其烹炮咸酸,多与米饮,以助水道。每用一盏,入姜汁或韭汁二三点,徐徐服之,日进二三服。寒天则重汤温服,久自有效也。” ②程鸾池《医林纂要》:“便溺,凡跌打血闷欲死,灌此即苏,新产和酒饮之,可免血晕上攻,血瘀作痛,此皆咸以散瘀,见效甚速者。至于骨蒸劳热,咳嗽吐衄,其效诚有之,然非可专恃,盖降泻之用多,而滋补之力微也。” ③周岩《本草思辨录》:“人尿咸寒入血,不兼走气,能益阴清热消瘀,而不能利水。不能利水,故于益阴清热消瘀愈显其用。仲景白通加胆汁肠,内有人尿,所以平呕烦,泻阴中之阳;葛稚川葱豉汤,内有人尿,所以防温邪之伤阴,或阴分之寒已化热,皆取其咸寒清热。

惟系曾经府藏输化之物,与人身阴气相得,非化物咸寒可比,故治产妇血晕,与夫劳嗽血渗入肺,吐血衄血,骨蒸发热,中暍昏闷,折伤跌扑,至有灵验。” ④缪希雍《本草经疏》:“人尿为除劳热骨蒸,咳嗽吐血及妇人产后血晕闷绝之圣药。其味咸而走血,咸寒能伏虚热,使火不上炎而不妄溢,是以能疗诸血证也。苏恭主久嗽上气失声,及日华子止劳渴,润心肺,悉由此故。《本经》主寒热,头疼,温气者,咸寒能除邪热故耳。法当热饮,热则于中尚在真气存在,其行自速。

冷则惟存咸味寒性矣。” ⑤邹澍《本经疏证》:“李濒湖谓人尿入胃输脾归肺,下通水道,入膀胱,皆其旧路。据此则能利水矣,何以能疗寒热,头痛,温气也?盖中焦者,营卫所会,即水道之化源也。

水道化源迟滞,阻营卫之交会。营病则恶寒,卫病即发热矣。头痛由乎温气,既忌散,又无从清,则导水下行之法,即降火下泄之法。

仲景于脉微下利,与白通汤,应利止脉旺,乃反厥逆,无脉,干呕而烦,则上有浮阳,能合温剂而生火。下阳愈虚,浮阳愈猖矣。下焦之阴方逆,犹可稍用寒凉以助之耶。

其加此于白通汤中,亦治头痛温气类耳。后人扩充其旨,用治血因火逆,亦可谓善体古人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