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小巢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452页(1359字)

【概况】:

异名 元修菜、野蚕虫、漂摇草(《纲目》),翘摇(《纲目拾遗》),薇(《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小巢菜的全草。野豌豆属全世界约150种,中国约45种。

原植物 小巢菜Vicia hirsuta(L.)S.F.Gray(Ervum hirsutum L.),又名硬毛果野豌豆、野豌豆、雀野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历史 《纲目》载:“陆放翁《序》云:蜀地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一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植物名实图考》载:“薇自名垂水,不可云水草。今河畔叶壖,蔓生犹肥,茎弱不能自立,在山而附,在泽而垂,奚有异也。”据考证,以上描述及附图均符合本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90~120cm;茎细柔,具棱,近无毛。双数羽状复叶,先端卷须2~3;小叶4~8对,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0.5~1.5cm,宽0.1~0.3cm,先端平截微凹,具小刺尖,基部楔形,无毛;托叶线形,有齿。总状花序腋生,花2~5,花序轴及花梗被短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mm,萼齿5,线状披针形,近等长,外面被短柔毛;花冠近蓝白色或淡紫色,长约0.5cm,旗瓣椭圆形,与翼瓣近等长,骨瓣较粗,无耳、有爪;子房无柄,密被褐色长硬毛,花柱顶端被柔毛。荚果扁,长圆形,长0.7~0.8cm,宽0.3~0.4cm,成熟时草黄色或淡褐色,被黄棕色硬毛。

种子1~2,扁球形,直径约0.2cm,具黑褐色斑。花果期2~5(6)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81页.图2691)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或田边。

分布于华东及陕西、河南、四川、云南。

原苏联、北欧、北美也有分布。

【化学】:

叶含芹菜甙(Apiin)、槲皮素。

参考文献 CA 1955;49∶8562d

【药性】:

性味 辛,平。

归经 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效 解表利湿,活血止血。

主治 黄疸,疟疾,鼻衄,白带。①《食疗本草》:“利五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疗五种黄病。”②《本草拾遗》:“主破血、止血、生肌。”③《纲目》:“止热疟,活血,平胃。”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发汗解表,除湿热,止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广利方》:“治热疟不止:翘摇,杵汁服之。”②《食疗本草》:“治五种黄病:翘摇,生捣汁服200ml,日二。”③《四川中药志》:“治鼻衄不止:翘摇,研末煮醪糟服。”

上一篇:小绿刺 下一篇:小萹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