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广枣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606页(2414字)

【概况】:

异名 酸枣(广西、四川、贵州),山枣(广东)。

基源 为漆树科南酸枣属植物南酸枣的干燥成熟果实。南酸枣属只有1种,产印度至中国南部,为药用植物。

原植物 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 et Hill(Spondias axillaris Roxb.),又名五眼果(广东),山枣木、山桉果(广西),山枣子、枣子(福建)。

历史 本品为藏医及蒙医习用药材。历代本草未见i己载。仅在清代《纲目拾遗》中:“山枣”项下有“出广西肇庆府,叶如梅,果似荔枝,九月熟可食”的记载。又谓:“柳贯打枣谱,山枣状如枣而圆,色青黄而味甘酸,出广州。”在性味、功能方面谓:“甘温无毒,生和脾胃,益血壮神。”综合以上有关“山枣”的记述,颇与“广枣相似”。

形态 落叶乔木,高7~18m。

树皮灰褐色,纵裂,片状剥落,小枝紫黑色,有皮孔。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长柄,长20~30cm;小叶7~15,对生,小叶柄长3~5mm.顶端小叶柄长10~15mm,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10cm,宽2~4.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叶背面近苍白色,侧脉纤细,明显。

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淡紫红色,或聚伞状圆锥花序;雌花单生于上部叶腋,具梗;萼杯状,钝5裂;花瓣5,分离;雄蕊10,花丝基部与10裂的花盘粘合,在假两性花中的与花瓣略等长,在雄花中的突出;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下垂的胚珠1枚,花柱5,分离。核果状浆果椭圆形或卵形,或熟时黄色。

花期3~5月,果期8~10月。(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169页.图106)

生境与分布 常见于村旁或山间沟谷疏林中;适应性强,于疏松湿润而腐殖质的深厚的土壤中生长较好。

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 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鉴别

性状 果实呈椭圆形,长2~3cm,直径1.4~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皱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薄,棕褐色,质硬而脆。核近卵形,黄棕色,顶端有5(偶有4或6)个明显的小孔,每孔内各含种子1枚。

无臭,味酸。

显微 果实粉末棕色。内果皮石细胞呈类圆形、椭圆形、棱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延长呈纤维状或有分枝,直径14~72μm,长25~294μm,壁厚,孔沟明显,胞腔内含淡黄棕色或黄褐色物。

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胞腔内含棕色物;断面观细胞呈类长方形,径向延长,外壁及径向壁角质化增厚。中果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少数方晶,簇晶直径17~42μm,方晶菱形或不规则形,长10~48μm,直径7~27μm。

理化 ①取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0.05%的溴酚蓝乙醇溶液,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

②取粉末2g,加70%乙醇20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硼酸饱和的丙酮溶液与10%枸橼丙酮溶液各1ml,显黄绿色,继续蒸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取滤液1ml,置试管中,蒸干,加甲醇1ml溶解后,加三氯化铝试液3~4滴,溶液黄色略加深,点于滤纸上,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鞣花酸(Ellagic acid)、3,3′-0二甲基鞣花酸、柠檬酸、对氢醌(Hydroquinone)、黄酮化合物。

参考文献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87;4(3)∶203

【药理】:

原儿茶酸、没食子酸、鞣花酸、3,3′-O-二甲基鞣花酸、柠檬酸均具抗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其百分抑制率分别为:5mg/ml,17.5%±2;5mg/ml,28.4%±4;0.36mg/ml,65%±10;0.36mg/ml,82.7%±10;5mg/ml;60.6%±11[1]

广枣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2],对动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3]

参考文献 [1]沈阳药学院学报 1987;4(3)∶203 [2]中国药理学报 1984;5(4)∶251 [3]中草药 1984;15∶265

【药性】:

性味 甘、酸,平。

功效 行气活血,养心,安神。

主治 气滞血瘀,胸痹作痛,心悸气短,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g。

【临床应用】:

广枣为藏医、蒙医习用药材,临床主治心悸不安,行气活血,养血安神。

上一篇:广陈皮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