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牛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056页(9351字)

【概况】:

异名 犀黄(《外科全生集》),丑宝(《纲目》)。

基源 为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胆囊中的结石(少数为胆管、肝管中的结石)。

原动物 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水牛Bubalus bubahs Linnaeus

历史 牛黄首载于《本经》,列为中品。

《吴普本草》载:“牛出入呻者有之。夜有光走角中,牛死入胆中,如子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于兽部上品,谓:“黄有三种,散黄粒如麻豆,慢黄若鸡卵中黄,圆黄为块形有大小,并在肝胆中,多生于特牛。近代牛黄已用化学方法制造,名为“人工牛黄。”另外,在牛的体内进行人工培植牛黄已获成功。

名为“人工培植牛黄。”以与天然牛黄相区别,上述两种牛黄功效基本与天然牛黄相同。

。【生药】:

采集 天然牛黄全年均可。

宰牛时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如有立即剖取,去净附着的肉膜等物,将牛黄用通草丝、灯心草或棉花等包好,外边用毛边纸包扎好,置阴凉处阴干,切忌风吹、日晒、火烘,以防变质。天然牛黄主产于北京、河北、天津、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南、广西、甘肃、陕西、上海、江苏。

人工牛黄由牛胆汁或胆汁提取,经人工制备而成。人工牛黄主产于天津、北京。

鉴别

性状 天然牛黄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不规则方形等,少数呈管状或颗粒状,直径1~3c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粗糙或具裂纹,略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质细腻而轻松,易破碎,断面黄色至棕黄色,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取牛黄粉末少许溶于水中,涂在指甲上,经久不退(通称“挂甲”)。气清香,味先苦而后甜,有明显的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以个整齐、色泽鲜艳、棕黄色、质细腻气清香者为佳。人工牛黄多数呈粉末状,也有呈不规则球形或方形,浅棕黄或金黄色,质轻松,水溶液也能使指甲染成黄色,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后无清凉感。以干燥、色黄者为佳。

显微 粉末略呈结晶状,黄色或金黄色,带光泽。微有清香气,质轻,细密,味苦、纯正而回甜,并有清凉的感觉。

以50%甘油装片观察,可见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团块,大的团块呈云朵状、絮状或破碎的泥块状,直径约至100μm,棕褐色至褐黑色,不透明或边缘微透明;小块的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长圆形,最小的直径仅数微米,淡黄棕色或棕色,半透明。(图见《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手册》,第1卷,51页A)。人工牛黄粉末浅棕黄色或金黄色,质松且轻泡。微有清香气,味微甜而有胆汁的苦味,入口无清凉感。

以50%甘油装片观察,有多数红棕色的团块物(为胆汁的凝固物),多呈类圆球形,大小不等,表面可见细小的颗粒状突起;还有开裂状的不规则形碎块,直径约至25μm,透明,棱角较明显。另有大量玉米或其他粮食类淀粉粒。

(图见《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手册》,第2卷.28页A)

理化 ①天然牛黄的薄层色谱 1)取样品粉末10mg,加乙醇1ml,置温水浴中振摇提取数分钟,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和去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溶解,制成每1m1各含1m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μ1,对照品溶液5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氯仿-乙醚-冰醋酸(2∶2∶1)为展开剂,以去氧胆酸,胆酸为对照。展距10cm,取出,晾干,喷以30%硫酸溶液(V/V),于105℃加热约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对照品显两个荧光斑点,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另可用10%磷钼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53-1A) 2)取样品粉末0.1g,加氯仿10ml,浸渍2小时,滤取滤渣,加甲醇15ml,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点于硅胶G板上,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5∶5∶1)为展开剂,展开后,用乙醇-浓硫酸-醋酐(10∶1∶1)液喷雾后,加热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53-1B) 3)取样品粉末适量,加甲醇温热提取,提取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甲苯-醋酸-水(10∶10∶1)为展开剂,以牛磺胆酸、牛磺去氧胆酸、甘氨胆酸、甘氨去氧胆酸、胆酸、胆固醇、胆红素为对照。展开后,用30%硫酸溶液喷雾后,加热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53-2) ②人工牛黄的薄层色谱 1)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氯仿回流2小时,滤取滤渣,加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干,加甲醇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甲苯-冰醋酸-水(10∶10∶1)为展开剂,展距10cm,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于110℃加热12分钟,斑点均显蓝绿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53-4)另可用95%乙醇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按上法进行薄层色谱。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35-5) 2)取样品粉末5mg,用2ml乙酸乙酯研磨溶解,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胆酸、胆红素为对照。以氯仿-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8∶2∶1∶4)为展开剂,展开后,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浓硫酸(1∶1)试液,于105℃加热3~5分钟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53-6) 3)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氯仿浸渍,浸出液用5%Na2CO3萃取至无色,分取Na2CO3层,酸化,用氯仿萃取,氯仿萃取液点样于硅胶GF254板上,以胆酸,去氧胆酸为对照。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5∶5∶1)为展开剂,展开后,用无水乙醇-醋酐-浓硫酸(10∶1∶1)喷雾后,加热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53-7A) 4)取样品粉末适量,加一定量的冰醋酸-乙酸乙酯(1∶10),室温冷浸72小时,滤过,弃去初滤液,收集续滤液,点样于硅胶G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甲醇(75∶400∶12.5∶12.5)为展开剂,展开后,用15%硫酸-硫酸氢铵-乙醇溶液喷雾后,加热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553-7B)

加工炮制 将原药材置于乳钵内研成细粉;或取原药材,每30g加清水3g,研成细粉。

贮藏 原药材易破碎,应装入垫有棉花的盒中,或置阴凉干燥处遮光密闭保存,防潮、防压、防震;细粉贮于干燥密闭容器中。

【化学】:

天然牛黄中含胆红素72~76.5%、胆汁酸4,3~6.1%(其中胆酸0.8~1.8%、去氧胆酸3.33~4.3%)、胆汁酸盐3.3~3.98%,总胆固醇2.5~4.8%、脂肪酸1.0~2.1%、卵磷脂0.17~0.2%、Ca2.3~2.6%、无机离子Fe、K、Na、Cu、Mg、CO32-[1]

尚含类胡萝卜素,平滑肌收缩物质SMC及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等多种氨基酸[2]

天然牛黄中的胆红素有三类,即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共价胆红素(Covalently bound bilirubin)。其中结合胆红素结合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共价胆红素是指与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共价结合的胆红素[3]。胆红素含量的高低和传统评价牛黄质量优劣的经验是一致的[1]

参考文献 [1]中药材科技1982;(6)∶14 [2]脏器生化制药 1979;(2)∶33 [3]生化药物杂志 1986;(2)∶77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静作用 小连续数次ig牛黄0.01g/10g对由咖啡因、樟脑、苦味素引起的中枢兴奋现象,较对照组弱;对由水合氯醛、乌拉坦、盐酸吗啡引起的中枢抑制现象较对照组强。

由此表明它对中枢兴奋药有拮抗作用,对中枢抑制药有协同作用。其镇静作用主要由于所含胆酸,因牛胆汁也有类似作用[1,2,3]

小鼠ip天然牛黄、人工培育牛黄及人工牛黄混悬液均可显着抑制其自发活动,显着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4,5]。人工牛黄或天然牛黄与苯巴比妥钠合用,使后者毒性显着增加[8]

2)抗惊厥作用 小鼠ig牛黄能对抗樟脑、咖啡因与印防己毒素所致惊厥,对上述三药的拮抗作用依次减弱[1,6,7]。牛黄或培育牛黄对小鼠士的宁惊厥均无效[5]。小鼠ig每日1g牛黄或人工牛黄600mg/kg,共6d,可对抗咖啡因、可卡因引起的惊厥[3]。牛黄或培育牛黄均可延长由咖啡因或印防己毒素所致小鼠惊厥的潜伏时间,两者作用强度相仿[5]

3)解热作用 天然牛黄、培育牛黄与人工牛黄对大鼠sc给予2,4一二硝基酚或酵母混悬液所致发热均有解热作用,培育牛黄比人工牛黄作用强,而与天然牛黄作用相近似[4,5]

对于大鼠正常体温天然牛黄无影响,培育牛黄与人工牛黄则有一定程度的降温作用[2,4]。人工牛黄还能显着增强扑热息痛的退热效果,这很可能由于其含有表面活性物质(如胆酸及其盐类)起增溶和润湿作用,加速了药物溶出,从而促进吸收,提高了疗效[9]。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牛黄与培育牛黄对离体蛙心,豚鼠及家心脏均有强心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2,10,1,5,3],离体兔耳灌流实验证明,牛黄有扩张血管作用[11],对豚鼠冠状血管有收缩作用[1,3]

1次ig牛黄100mg/kg对正常大鼠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麻醉兔iv牛黄5mg/kg有持久的降压作用[2,3,6,11]。对乌拉坦1g/kg麻醉家兔分别iv 1%天然牛黄0.5mg/kg或培育牛黄水溶液1.0ml/kg,可见两者有相似的降压作用[5]。对自然形成高血压大鼠及肾型人工高血压大鼠ig牛黄100mg/kg,有显着而持久的降压效果,降压值达5.3~6.6kPa(40~50mmHg)可持续1~3d[1,2,3,11]

降压作用原理与扩张微血管作用和对抗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作用有关,降压成分主要为胆红素。

有人认为牛黄中的其他复杂复合物,也是降压的化学因子。木村等从牛黄水溶性部分得到的类似肽的平滑肌收缩成分[12,12,14]SMC,作用类似乙酰胆碱,可使兔血压下降[1]

因为各人当时实验所用牛黄原材料中所含各种成分配合比例不同,有人报告家兔注射牛黄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所以牛黄所表现的一些作用,不能单纯用任何一种成分来解释,而是多种成分以不同比例配合后而显示出来的综合结果。因牛黄产地不同也有差别[1]

③对平滑肌的作用 牛黄的解痉作用是去氧胆酸和胆酸等各成分的综合作用,但主要为去氧胆酸。如以对乙酰胆碱拮抗作用的大小来判定解痉效果,则牛黄的药理活性为阿托品的1/10,000;罂粟碱的1/100。其他的胆酸盐类,也有解痉作用。但牛黄水浸膏分离出的SMC则作用相反,它能收缩消化道平滑肌,具有乙酰胆碱样作用。

因此牛黄对肠平滑肌的作用是其中所含各成分的综合作用,主要表现是抑制平滑肌活动的解痉效应[1,3,15]。 ④利胆作用 牛黄有利胆作用 给大鼠ig牛黄水提液100mg(生药)/kg,可使其胆汁分泌明显增加,强度和己知利胆药去氢胆酸大致接近,较胆酸钙的作用稍强[1,2]。牛黄中所含SMC能使胆囊与胆道括约肌收缩,从而抑制胆汁排泄,在用牛黄后,其中存在的两类拮抗物质,对胆汁排泄起功能协调作用,最终结果为胆汁排出量增加[1,3,15]。 ⑤对造血机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牛黄对红细胞的生成有促进作用[16]。健康家兔ig牛黄0.1g/kg一二次后可使红细胞显着增加。摘除脾脏无影响[1,3]

对于放血所致的家兔贫血,小剂量牛黄有促进红细胞新生和增加血红蛋白的作用,如每天ig牛黄100mg/kg,连续3d,可见网织红细胞急剧增多,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但对白细胞无显着影响[3,17]。大剂量用牛黄反而会引起红细胞破坏,这是由于胆汁对家兔有促进红细胞新生和破坏的双重作用,通常后一作用占优势,此外,胆酸钙也有溶血作用。

但在用小剂量时,红细胞新生作用成为主导作用,故一般剂量的牛黄并不见溶血现象[1,3]。另有报道,环磷酰胺能减少小鼠红细胞数,如与人工牛黄合用则不减少,提示后者有促进红细胞生成作用。人工牛黄对小鼠白细胞数无明显影响[18]。 ⑥抗炎症作用 通过对六神丸的拆方研究,发现牛黄抑制血管通透性亢进的作用较路丁、六神丸、氢化可的松都强。

以牛黄的代表成分胆酸钠、去氧胆酸盐、SMC和牛黄本身对血管通透性的抑制效果进行比较测定,其ID50依次为2.1mg/kg、3.1mg/kg、2.1mg/kg及3.6mg/kg,当牛黄、麝香、蟾酥3药合并应用时,其半数抑制量减小,说明3药对抑制血管通透性有协同作用,效力为路丁的8倍。牛黄对肉芽组织增殖的抑制效果,比氢化可的松弱[1]。牛黄、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皮肤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棉球肉芽肿增生和甲醛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显着抑制作用[3,4,19]。牛黄、去氧胆酸钠和SMC均能抑制多核白细胞的移动[22]

小鼠ig牛黄或人工牛黄100mg/kg,以及人工牛黄im和ip均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20]。以上说明牛黄及其成分具有抗炎作用。 ⑦抗微生物作用 试管内试验和体内试验均证实天然牛黄对乙型脑炎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地鼠肾细胞上的抑制指数达4.0logTCID50/0.1ml,小鼠体内的抑制指数达2.67logLD50/0.1ml[21]。小鼠皮下感染乙脑病毒后24h开始灌药,每日1次,每次每只6mg,结果牛黄的疗效大于人工牛黄[24]

人工牛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而牛黄无效[25]。 ⑧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小白鼠酚红排泄法证实人工牛黄有祛痰作用,但牛黄无明显效果。大鼠与犬气管痰液引流法实验亦表明人工牛黄有祛痰作用[25]。 ⑨抗肿瘤作用 每天给小鼠ig人工牛黄307.8~473.6mg/kg,连续5~10d,对小鼠S180与S37抑制率分别为60%与54.3~72.2%。

对实体型和腹水型艾氏腹水癌均无明显效果[2]

毒性 牛黄急性毒性很低。小鼠ig牛黄2g/kg,1周内无死亡。小鼠ig人工牛黄或牛黄6mg/10g每天1次,连续6d,不呈现体重减轻、腹泻、昏迷等中毒现象。

但于给药12d后,人工牛黄组体重显着减轻[26]。将小鼠分别ig 15%天然牛黄、10%与15%培育牛黄、给药容量为50ml/kg,4h后再重复给药1次,即各组用药量累计为:天然牛黄15g/kg,培育牛黄10与15g/kg。给药后,多数动物行为活动明显减少,扎堆聚集,倦伏、约3h后渐恢复正常,继续观察7d,未见任何毒性反应,无死亡。经实验测得各自ip LD50为:天然牛黄675.77±152.05mg/kg,培育牛黄403.27±44.04mg/kg,人工牛黄用量达到1000mg/kg,小鼠仍未死亡[4,5]

参考文献 [1]中药药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5 [2]药学杂志(日) 1965;85(10)∶899 [3]中成药研究 1985;(10)∶26 [4]中草药 1988;19(5)∶21 [5]中国中药杂志 1991;16(2)∶105 [6]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90 [7]中草药通讯 1976;(5)∶39 [8]中华医学杂志 1958;44(1)∶60 [9]药学学报 1985;20(10)∶595 [10]药学杂志(日) 1968∶88(2)∶125 [11]日本药理学杂志 1964;60∶529 [12]药学杂志(日) 1967;87(5)∶550 [13]药学杂志(日) 1966;86(10)∶877 [14]日本东洋医学杂志 1967;18(3)∶13 [15]药学杂志(日) 1966:86(5)∶366 [16]日本药物学杂志 1935;21(1)∶40 [17]日本药物学杂志 1935;21(1)∶23 [18]新医实践(江西医学院) 1975;(3~4)∶8 [19]中国药理通讯 1984;1(2)∶25 [20]中草药 1984;15(2)∶30 [21]中草药 1983;14(12)∶20 [22]药学杂志(日) 1978;98(4)∶442 [23]中草药通讯 1976;(5)∶39 [24]中药科研简报 1975;(2)∶15 [25]人工牛黄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72 [26]中草药通讯 1976;(5)∶39

。【药性】:

性味 苦、甘,凉。

①《本经》:“苦,平。” ②《别录》:“有小毒。” ③《药性论》:“甘。” ④《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 心、肝经。 ①《本草蒙签》:“入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功效 清心,利胆,化痰,镇惊,解毒。

主治 热病神昏、谵语,癫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牙疳,喉肿,口舌生疮,痈疽,疔毒。

①《本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 ②《别录》:“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坠胎。

” ③《药性论》:“小儿夜啼,主卒中恶。” ④孙思邈:“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 ⑤《日华子本草》:“疗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 ⑥《日用本草》:“治惊痫搐搦烦热之疾,清心化热,利痰凉惊。” ⑦《纲目》:“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⑧《会约医镜》:“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 ⑨《全国中草药汇编》:“高热神昏谵语,狂躁,小儿惊风抽搐,痰涎壅盛,痈肿疔疮。” ⑩《中草药学》:“急性传染病高热神昏,谵语,抽搐,中风昏厥,牙关紧闭,咽喉肿痛、糜烂,痈疽疮疖,乳岩,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15~0.45g。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①《本草经集注》:“人参为之使。恶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膝。

” ②《药性论》:“恶常山。畏干漆。

” ③《本草品汇精要》:“妊妇勿服。” ④《本草经疏》:“伤乳作泻,脾胃虚寒者不当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朱砂、天竺黄、钩藤,治小儿惊痫、痉挛抽搐。

②配珍珠(研末),治咽喉肿烂。 ③配淡竹沥化服,治婴儿口噤。

④配麝香、乳香、没药,治痈毒,乳岩,瘰疬。

方选和验方 ①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治温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兼治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牛黄30g,郁金30g,犀角30g,黄连30g,朱砂30g,梅片7.5g,麝香7.5g,真珠15g,山栀30g,雄黄30g,黄芩30g。

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3g,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1丸,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3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②牛黄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牛黄7.5g,朱砂9g,脑子3g,郁金9g,甘草3g,牡丹皮9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 ③牛黄散(《鲁府禁方》)治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牛黄0.3g,辰砂0.15g,白牵牛(头末)0.6g。共研为末,作1服,小儿减半。

痰厥温香油下;急慢惊风,黄酒入蜜少许送下。 ④牛黄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儿惊热,发歇不定:牛黄0.3g(细研),川大黄15g,蝉壳0.3g(微炒),子芩15g,龙齿15g(细研)。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煎金、银、薄荷汤下3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⑤犀黄丸(《外科全生集》)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犀黄0.9g,麝香4.5g,乳香、没药(各去油)各30g。

各研极细末,黄米饭30g,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9g,患生上部,临卧服,下部空心服。

⑥牛黄解毒丸(《保婴撮要》)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牛黄9g,甘草、金银花各30g,草河车15g。上为末,炼蜜丸,量儿服。 ⑦万氏牛黄丸(《疮疡证治》)治疮疡,适用于毒火炽盛、高热烦躁:牛黄2g,川连30g,黄芩15g,郁金12g,生山栀仁18g,朱砂9g。研末和匀,取麦粉20g,打浆和为丸,分35粒,每粒重3g,每服1丸,1日2次。 ⑧牛黄清络散(《浙江中医杂志 1986;(9))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药用牛黄、牛角粉、三七各2g,血竭1.5g。

单方应用 ①《小儿药证直诀》:“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真牛黄绿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 ②《动物脏器食疗验方》:“治咽喉肿痛:猪胆1只,牛黄、珍珠各3g。制法:将牛黄和珍珠共研细末,猪胆汁调和,加入淀粉适量作赋形剂为丸,如黄豆大,晒干。

用法:每取1粒含化,不拘次数。

” ③《动物脏器食疗验方》:“治小儿鹅口疮,口舌生疮,咽喉红肿:牛黄0.3g,竹沥少许。将牛黄研为细末,干燥贮存。

取竹沥调和牛黄末,涂抹小儿口舌粘膜上,不拘次数。”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别录》言牛黄恶龙胆,而钱乙治小儿急惊、疳病,凉惊丸、麝香丸皆两用之,何哉?龙胆治惊痫,解热杀虫,与牛黄主治相近,亦肝经药也,不应相恶如此。” ②倪朱谟《本草汇言》:“牛黄为治心之药,必酌佐使得宜而后可。故得丹砂而有宁镇之功,得参、苓而有补养之妙,得菖蒲、山药而有开达心孔之能,得枣仁、远志而有和平脏腑之理,得归、地而有凉血之功,得金、银而有安神之美。凡诸心疾,皆牛黄所宜也。

” ③李中梓《本草通玄》:“牛黄,体轻气香,置舌上,先苦后甘,清凉透心者为真。”

上一篇:牛脑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