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化香树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168页(1852字)

【概况】:

异名 山柳叶(湖南)。

基源 为胡桃科化香属植物化香的树叶。化香属全世界约2种,中国仅1种。

原植物 化香Platycarya strobiacea Sieb.et Zucc.(Fortunaea chinensis Lindl.)

历史 化香树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木类,云:“高丈余,叶微似椿,有圆齿,如橡叶而薄柔。结实如松球刺,扁也薄。

子在刺中,似蜀葵子,破其球,香气芬烈……取其实以染黑色。”按上所述,并查阅附图,与本种颇相一致。

形态 落叶小乔木,高2~6m。芽卵形或近球形。叶长15~30cm,叶总柄显着短于叶轴,有7~23枚小叶;小叶片纸质,侧生小叶无叶柄,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1cm,宽1.5~3.5cm,基部歪斜,顶端长渐尖,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有小叶柄,长2~3cm,基部对称,圆形或阔楔形。两性花序和雄花序在小枝顶端排列成伞房状花序束,直立;两性花序通常1条,着生于中央顶端,长5~10cm,雌花序位于下部,长1~3cm,雄花序部分位于上部,有时无雄花序而仅有雌花序;雄花序通常3~8条,位于两性花序下方四周,雄花苞片阔卵形,顶端渐尖而向外弯曲,雄蕊6~8,花丝短;雌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硬而不外曲,花被2,位于子房两侧并贴于子房,顶端与子房分离。果序球果状,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2.5~5cm,宿存片木质;果实小坚果状,背腹压扁,两侧有翅,长4~6mm。花期5~6月,果期7~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5页,图版750)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及杂木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

。【化学】:

含抗菌和植物生长抑制成分:5-羟基-1,4-萘醌(5-Hydroxy-1,4-Naphthquinone)、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Hydroxy-2-methoxy-1,4,-naphthoquinone)和它的异构体以及5-羟基-3-甲氧基-1,4-萘醌(5-Hydroxy-3-methoxy-1,4-naphthoquinone)[1]。此外还含有抗坏血酸约352mg%,鞣质,黄色素和胡桃叶醌等[2,3]

参考文献 [1]CA 1979;91∶137167h [2]福建药物志,第2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91 [3]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

【药理】:

本品所含胡桃叶醌对细菌、真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抗菌谱广,对临床上重要真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1~3]对黄曲霉等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可作饮料防霉剂[4~5]并有抑制流感病毒A和A2的活性[6],在动物试验中还有抗癌作用[7]

参考文献 [1]Planta Med 1975;27(3)∶201 [2]CA 1978;89∶71511r [3]CA 1979;91∶137167h [4]CA 1973;78∶106417s [5]CA 1972;76∶71307k [6]CA 1977;86∶595y [7]CA 1968;68∶28389m,J PharmSci 1968:57(10)∶1674

【药性】:

性味 辣,热。

有毒。

主治 疮毒。

用法用量 外用:嫩叶擦患处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忌内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癞头疮:化香树叶30g,石灰6g。开水200m1,泡制2小时,蘸药外擦,1日2次。” ②《常用中草药配方》:“治痈疽疔毒类炎症:化香树叶、雷公藤叶、芹菜叶、大蒜各等份(均用鲜品)捣烂外敷。疮疡溃烂后不可使用。”

上一篇:化香树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