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186页(1462字)
【概况】:
异名 汗苏麻(《贵州民间药物》),仁皂刺、乳痈药(《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菊科下田菊属植物下田菊的全草。下田菊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仅1种。
原植物 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L.)O.Kuntxe(Verbesina lavenia L.),又名白龙须(云南),水胡椒(江西),牙桑西哈(傣族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
茎直立,坚硬,通常上部叉状分枝,被白色短柔毛。叶柄有狭翼,长0.4~4cm;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5cm,顶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或狭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被稀疏短柔毛。头状花序小,在假轴分枝顶端排成伞房状或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外层苞片大部合生;全为管状花,两性,白色,管部短,檐部钟状,顶端具5裂齿。瘦果倒披针形,具腺点;冠毛4,长约1mm,棒状,基部结合成环状,顶端有棕黄色粘质的腺体分泌物。花果期4~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4卷,49页,图版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2000m的水边、路旁、沼泽、林下及山坡灌丛中。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印度、中南半岛、菲律宾、朝鲜、澳大利亚等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
含4个11-羟基贝壳杉酸类化合物:Ent-11α-hydroxy-15α-acetoxykaur-16-en-19-oic acid、 Ent-11α、15α-dihydroxykaur-16-en-19-oic acid、(16R)-Ent-11α-hydroxy-15-oxokauran-19-oic acid和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叶中含苦味质、生物碱和精油。
参考文献 J Nat prod 1979;42(2)∶183
【药性】:
性味 辛、甘,微寒。
《中草药学》:“苦,寒。”
功效 解表祛风,清热利湿。
主治 外感,风湿骨节疼痛。
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牙痛,乳痈。” ②《中草药学》:“解毒消肿,清热利湿。蛇咬伤,无名肿毒,感冒发热,急性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外感:风气草、姨妈菜、生姜各9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传染病第1分册》:“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取鲜下田菊90~120g(或干品30~60g),水煎服,每日1剂。如黄疸已退,小便清利时,加瘦猪肉30g。忌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