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六味地黄丸(1)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272页(2322字)

本品由熟地240g,山药、山茱萸各120g,泽泻、丹皮、茯苓各90g组成。

有滋补肾阴之功效。适用于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等症。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而生血,为主药;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阴而固精,二药为辅药;丹皮清泄肝火,为佐药;茯苓、泽泻清热利尿,泻火利湿为使药。

全方补中有泻,有开有合,补而不滞,滋补肾阴尤为适宜。

本品为蜜丸。每丸9g。

内服,成人每次1丸,1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各家论述 ①罗美《古今名医方论》:“肾虚不能藏精,坎宫之火无所附而妄行,下无以奉春生之令,上绝肺金之化源。地黄禀甘寒之性,制熟味更厚,是精不足补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以泽泻为使,世或恶其泻肾而去之。

不知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精者属癸,阴水也,静而不走,为肾之体;溺者属壬,阳水也,动而不居,为肾之用。

是以肾主液,若阴水不守,则真水不足;阳水不流,则邪水逆行。故君地黄以护封蛰之本,即佐泽泻以疏水道之滞也。

然肾虚不补其母,不导其上源,亦无以固封蛰之用。山药凉补,以培癸水上源;茯苓淡渗,以导壬水上源。

加以茱萸之酸温,借以收少阳之火,以滋厥阴之液;丹皮辛寒,以清少阴之火,还以奉少阳之气也。滋化源,奉生气、天癸居其所矣。水壮制火,特其一端耳。” ②周世教《医方论》:“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

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 ③张秉成《成方便读》:“此方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足,精血亏损等证。古人用补,必兼泻邪,邪去则补乃得力。故以熟地大补肾脏之精血为君,必以泽泻分导肾与膀胱之邪浊为佐;山萸之补肝固精,即以丹皮能清泄厥阴少阳血分相火者继之;山药养脾阴,茯苓渗脾湿。相和相济,不燥不寒,乃王道之方也。” ④吴仪洛《成方切用》:“肾中水虚不能制火者,此方主之。今人足心热、阴股热、腰脊痛,率是此证,乃咳血之渐也。” ⑤汪昂《医方集解》:“补真阴,除百病。钱氏仲阳因仲景八味丸减去桂、附,以治小儿。

以小儿纯阳,故减桂、附、今用通治大小证。” 临床应用 ①治肾病综合症六味地黄汤(1)是滋补肾阴之名方,然该方亦有补阳之功,遇到肾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之证,运用Ⅰ加减,每获良效。(Ⅰ)加味:熟地24g,山萸肉、山药各12g,丹皮、泽泻、白茯苓各9g,莲子、芡实各30g。

治疗6例肾病综合症。结果:6例症状。体征及尿蛋白均消失。肾功能正常。

其中1例经治3个月,3例经治2个月,2例经治1个半月,无任何副作用[1]。 ②治病理性室性早搏方药组成:熟地、云苓各12g,山药18g,蒸萸肉15g,泽泻6g,丹皮10g,苦参片2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疗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8天。治疗后12例经心脏听诊(其中7例经心电图复查),均无室性早搏发现,且无自觉症状[2]。 ③治骨伤科腰腿痛,腰腿痛的病理机制是肾亏,故运用补肾阳为主的丸剂是治疗腰腿痛的根本大法。根据临床经验,运用中医辨证规律,选用六味地黄丸族的药物治疗骨伤科腰腿痛,疗效显着。

如: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腰椎肥大性关节炎;知柏地黄丸治疗强直性脊椎炎;七味郁气丸治疗神经官能性腰腿痛;八仙长寿丸治疗老年性肌营养性腰腿疼;金匮肾气丸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济生肾气丸治疗腰间盘髓核突出症;十补丸治疗腰椎骨质疏松症;归芍地黄丸治疗腰部软组织劳损等。对于急性发作期腰腿痛,丸剂处方改为汤剂,一般服药一个月后有效果,以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每天服药量为10~15g[3]

④治慢性肾炎蛋白尿:将熟地、山药、丹皮、山萸肉、茯苓、泽泻、白术、生黄芪、丹参各10g,大枣4枚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最长1年,最短2月。结果: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4]。 ⑤治顽固性多尿:生熟地、茯苓、麦冬各15g,淮山药、党参各30g,枣皮10g,丹皮、玉竹、连翘各12g,黄连、五味子各6g,黄芪40g,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连服6剂,仍有夜尿增多等症,原方去麦冬、五味子、连翘、玉竹,加肉桂1g,附片10g(先煎半小时)、仙灵脾15g,菟丝子18g,水煎服4剂后,继续守原方服用十多天尿量正常,诸症全消[5]。 ⑥治虚火喉痹内服方:熟地15g,山萸茱、淮山药、建泽泻、牡丹皮、云茯苓各10g。

外治法:用自拟冰麝散吹布咽喉患处,每日3次,吹药前先令患者用温盐水漱口。

处方:硼砂10g,煅石膏8g,朱砂3g,麝香、冰片0.5g,共研细末即成。治疗10例,显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无效者经检查有声带肌肉[6]。 ⑦治黑变病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愈黧黑斑1例。

处方∶熟地、茯苓、桑椹子、首乌各15g,山萸肉、淮山药、泽泻、菟丝子各12g,丹皮10g。每天1剂,水煎服,服25剂后,黑斑开始减退颜色变浅。改服六味地黄水丸,治疗半年,黑斑全消,外观颜色同正常皮肤,追访2年未见复发[7]

参考文献 [1]浙江中医杂志1988;23(6)∶224 [2]河南中医 1987;7(3)∶24 [3]中成药研究 1987;(3)∶33 [4]贵州医药 1988;12(3)∶189 [5]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9;(1)∶32 [6]广西中医药 1986;9(1)∶38 [7]新中医 1988;20(3)∶46

上一篇:六味地黄口服液 下一篇:六味地黄丸(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