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火把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286页(1377字)

【概况】:

异名 昆明山海棠(《植物名实图考》),胖关藤、掉毛草,(《云南中草药》),紫金皮,紫金藤(《云南中草药选》),六方藤(云南楚雄),金刚藤(云南红河州)

基源 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火把花的全株或根皮。

雷公藤属全世界约4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 火把花Triptervgium hypoglaucum(Lévl.)Hutch.,又名火莽子、大叶黄藤(《中国经济植物志》),黄藤根(《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历史 火把花一名始见于《纲目》草部毒草类钩吻条,在集解栏记有:“时珍又访之,南人云:钩吻即胡蔓草,今人谓之断肠草也。蔓生,叶圆而光。春夏嫩苗毒甚,秋冬枯老稍缓。五六月花似榉柳花,数十朵作穗。

生岭南者花黄,生滇南者花红,呼为火把花。”李时珍又在释名栏记:“断肠草滇人谓之火把花,因其花红而热如火也,岳州谓之贡黄藤。”据《新华本草纲要》考证认为李时珍所述生岭南者花黄,其植物并非雷公藤属植物,而系钱科的钩吻。

火把花的花甚小,为白色,其翅果大而呈火红色,整个果序颇似火把状因而得名。

《植物名实图考》第36卷昆明山海棠记:“夏开五瓣小白花、绿心、黄蕊、密簇成攒,旋结实如风车形,与山药子相类,色嫩红可爱,山人折以售为瓶供。按形颇似湘中水莽,疑非嘉卉。

”其图与描述均指本种无疑。

形态 落叶攀援状灌木,高2~3m。根圆柱状,红棕色。

小枝有棱,红褐色,具圆形小瘤状突起,疏生短柔毛或近于无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约1cm,有棕色短柔毛;叶片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或钝,边缘有细锯齿,长6~12cm,宽3~6cm,上面绿色,下面粉白色,侧脉6~7对,两面突起。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长10~15cm,被灰褐色毛;花小,白色,花5数,雄蕊着生于花盘边缘;子房上位,3室。

蒴果长圆形,具3片膜质宽翅,赤红色,翅上有脉,花果期6~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686页.图3102)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林缘及潮湿溪沟边灌丛中。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浙江、江西、湖南、广西。

。【化学】:

根含雷藤素甲、雷藤素丙、雷藤酮、山海棠素、雷公藤次碱[1]。尚含异雷藤素甲(Tripterolide)、雷公藤碱[2]和雷公藤吉碱(Wilforgine)[3]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14 [2]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158 [3]Dictionary of Alkaloids.Chapman and Hall Ltd.,1989∶144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云南中草药选》:“治骨折:掉毛草根皮9g,泡酒500ml。日服2次,每次5ml。” ②《云南中草药选》:“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掉毛草根皮9g,泡酒500ml。日服2次,每次5ml。”

上一篇:方歌袖镜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