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东廧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537页(1165字)

【概况】:

异名 东廧(《本草拾遗》),东墙(《齐民要术》),沙蓬米(《康熙几暇格物编》)。

基源 为藜科沙蓬属植物沙蓬的种子。沙蓬属全世界约6种,中国约3种。

原植物 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A.arenarium Bieb.)

历史 本种始载于唐《本草拾遗》,云:“东廧生河西。苗似蓬,子似葵,九月、十月熟,可为饭。

”《植物名实图考》引《康熙几暇格物编》:“云:沙蓬米,沙地皆有之。鄂尔多斯所产犹多。枝叶丛生,似胡麻而小。性暖,益脾胃,易于消化,好吐食之益,作为粥,滑腻或食……”又云:“德州志,产登相子,沙地多生,一名沙米,作羹甚美。”所述应是本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5~60cm。茎直立、由基部多分枝,浅绿色,坚硬,具不明显的条棱,幼时全株密生分枝毛,后期毛部分脱落。叶无柄,互生,披针形至条形,长1.3~7cm,宽2~10mm,先端渐尖有短针刺,基部渐狭、叶脉浮凸,纵行,3~9脉。

花序穗状,无总花梗,通常1(~3)个着生叶腋;苞片宽卵形,先端骤尖有短针刺,稍反折;花两性,花被片1~3,膜质;雄蕊3;子房卵形,柱头2。胞果圆形或卵形,扁平,除基部外周围有翅,在其顶部有两个长的喙状突起,突起先端的外侧又各有1小齿。

种子直立,扁平,圆形。花果期8~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89页.图117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沙丘和沙地。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河南和西藏。

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欧洲也有分布。

【药性】:

性味 ①《本草拾遗》:“甘,平。” ②《纲目拾遗》:“甘,温。”

功效 通利大肠。

主治 饮食积滞,噎膈反胃。 ①《本草拾遗》:“益气轻身,坚筋骨。” ②《康熙几暇格物编》:“性暖,益脾胃,易于消化,好吐者,多食有益。” ③《药性考》:“清热消风。” ④《纲目拾遗》:“通利大肠,消宿食,治噎膈反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9~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感冒发烧,肾炎:东廧子9~15g,配方用。” ②《纲目拾遗》:“治饮食积滞,噎膈反胃:东廧子煎汤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