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白叶刺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650页(1143字)

【概况】:

基源 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福建胡颓子的根。

原植物 福建胡颓子Elaeagnus oldhami Maxim.(E.convexolepidota Hayata),又名胡颓子、椬梧、柿模、咸匏柴(福建)。

形态 常绿直立灌木,高1~2m;枝具粗刺,长10~40mm,幼时密披褐色或锈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呈黑色。单叶互生;具褐色叶柄,长4~7mm;叶片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4.5cm,宽1.5~2.5cm,基部渐狭,全缘,顶端圆形,幼时上面密被白色鳞片,老时脱落或部份脱落,下面被银白色或少数深褐色鳞片。总状花序短,腋生,有花5~10余朵,花淡白色,被鳞片;萼筒杯状,长约2mm,上端具4枚裂片,内面无毛或疏生红色星状毛;无花瓣;雄蕊4,花丝极短;花柱直立,无毛。果实卵圆形,长5~8mm,幼时密被银白色鳞片,熟时红色,萼筒常宿存,花期11~12月,果期次年2~3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66页.图366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空旷地。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

。【生药】:

鉴别 干燥根呈圆柱形,多切成短段,直径约1~2cm,外表暗棕色,栓皮剥落,有明显的纵沟纹。质极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栓皮层浅红棕色,中柱浅黄色,致密而坚实。

【化学】:

斯里甲酯(Me-maslinate)及阿江榄仁甲酯(Mearjunolate)。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06

【药性】:

性味 酸、涩,平。

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酸、涩,平。”

功效 祛风除湿,下气定喘,补肾强腰。

主治 风湿痹痛,哮喘,肾虚腰痛。

①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祛风理湿,下气定喘,固肾。”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关节炎,哮喘,肾虚腰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炖肉。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治腰痛,关节疼痛:白叶刺根30~60g,水煎服,或加红糖适量调服。”

上一篇:白叶刺叶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