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白鸡屎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697页(1384字)

【概况】:

异名 臭皮藤、臭茎子、迎风子(《植物名实图考》),肺痈藤(《湖南药物志》)。

基源 为茜草科矢藤属植物毛鸡屎藤的根或全草。

原植物 毛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var.tomentosa(Bl.)Hand.-Mazz.(Paederia tomentosa Bl.)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臭皮藤、江西多有之,一名臭茎子,又名迎风子,蔓延墙屋,弱茎纠缠,叶圆如蹄而有尖,浓纹细密,秋结青黄实成簇,破之有汁甚臭,土人以洗疮毒。”所述即本种。

形态 藤本,通常长3~5m,多分枝。

小枝密被白色柔毛。叶纸质,对生,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7cm,宽3~4.5cm,顶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浅心形、宽楔形至圆形,两面均密被白色柔毛,叶柄长1.5~7cm;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3mm,老时脱落。

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分枝为蝎尾状聚伞花序;花白紫色,5数,无花梗;花萼狭钟状,长约3mm,萼裂片三角形;花冠管状,长7~12mm,被粉状柔毛;子房2室,柱头2,纤毛状,旋卷。果球形,黄色,光亮,直径达7mm,有2颗扁而凹、边缘无翅的分核。花期秋季。(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748页.1496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林下、河边阴湿处。

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地亦有分布。

。【药性】:

性味 ①《贵州民间药物》:“甘,平。” ②《南湖公园园林中草药植物名录》:“微甘、涩,平。”

功效 清热利湿,消积除痞,通经,截疟。

主治 黄疸,痢疾,食积,痞块,腹痛,经闭,白带,疟疾。

①《贵州民间药物》:“根:治黄疸,腹痛,胃滞(消化不良)。全草:治疟疾。” ②《南湖公园园林中草药名录》:“祛风除湿,消食解毒。治痢疾,白带,消化不良,外治疱疹。” ③《中药大辞典》:“治黄疸,痢疾,食积,痞块,经闭。” ④《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清热解毒,消食,通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贵州草药》:“治肝炎:白鸡屎藤、水苏麻、大小血藤、白薇各9~15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黄疸:白鸡屎藤60~90g,黄豆375g。共磨浆煮服。” ②《贵州草药》:“治胃气痛,积食饱胀,蛔虫腹痛:白鸡屎藤30g,水煎服。或用鸡屎藤根研末,用2g吞服。

” ③《贵州草药》:“治红白痢:白鸡屎藤叶30g,加红糖15g。水煎服。

食疗 《贵州草药》:“治妇女血虚经少或干血痨:白鸡屎藤根30g,小血藤9g炖肉,去药食肉。”

上一篇:白忍丹抗炎合剂 下一篇:白鸡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