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白屈菜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717页(1807字)

【概况】:

基源 为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的根。

原植物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又名假黄连(《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断肠草(东北、河北),见肿消、小人血草、观音草(陕西)。

余项参见“白屈菜”条。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挖,阴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生物碱。有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高白屈菜碱(Homochelidonine)[1]、dl四氢黄连碱(dl-Stylopine)、白屈菜碱(Chelidonine)、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Methoxydihydrochelerythrine)、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Methoxydihydrosanguinarine)、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8-氧黄连碱(8-Oxocoptisine)、1-氢化小檗碱(1-Cana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和黄连碱氯仿(Coptisine-chloroform)[2]

参考文献 [1]CA 1984;100∶65072c [2]中草药 1989;20(4)∶146

【药理】:

本品所含的白屈菜红碱(5或10mg/kg)、血根碱(5或10mg/kg)、白屈菜红碱与血根碱二者(7∶3)混合物(简称QBF)(10mg/kg)给雄性大ig或sC,均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关节肿胀。

其中血根碱作用最强。血根碱可抑制离体豚鼠心脏的钠钾ATP酶。

血根碱与白屈菜红碱均可抑制大鼠肝脏L-丙氨酸和L-门冬氨酸氨基转化酶。QBF或白屈菜红碱体外实验(平板法)对埃希氏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无抑制作用,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1]

根中分离的白屈菜红碱与血根碱的混合物对毛发癣菌株,伏小孢子菌等真菌有抗菌活性[2]

毒性 Litchfield-Wilcoxon法测得雄性小鼠iv白屈菜红碱的LD50为14.3~23.1mg/kg,血根碱13.7~18.4mg/kg,QBF 8.6~14.8mg/kg。

雌性小鼠sc白屈菜红碱,血根碱,QBF的LD50分别为78~114.5,85.0~122.4,67.2~100.0mg/kg。雌性小鼠ig QBF 10d(3d 10mg/(kg·d),7d 5mg/(kg·d))对其生长及脏器功能无明显影响[1]

参考文献 [1]Planta Med 1981;43(2)∶161 [2]Fitoterapia 1984;55(5)∶291

。【药性】:

性味 苦、涩,温。

①《陕西中草药》:“苦、涩,温。” ②《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苦、涩,微温。”

功效 祛瘀,通经,止痛。

主治 劳伤瘀血,月经不调,痛经,消化性溃疡。

①《陕西中草药》:“破瘀消肿,止血止痛。治劳伤瘀血,月经不调,痛经,消化性溃疡病,咬伤。

” ②《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祛瘀,通经,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陕西中草药》:“治劳伤:白屈菜根3g,嚼服,冷开水送下。” ②《陕西中草药》:“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屈菜根3g,甜酒煎服。” ③《中草药验方制剂栽培选编》:“治支气管哮喘:白屈菜根225g,枯矾100g。共研细末,日服3次,每服3g。”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肠炎,痢疾:白屈菜10~15g,水煎服。”

上一篇:白屈菜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