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白细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719页(1246字)

【概况】:

异名 土黄连(陕西),滇豆根(云南),定木香(《贵州草药》)。

基源 为毛茛科铁破锣属植物铁破锣的根茎。铁破锣属全世界只有2种,分布于缅甸和中国西南部。

原植物 铁破锣Beesia calthaefolia(Maxim.)Ulbr.(Cimicifuga calthaefolia Maxim.;Beesia cordifoliaMaxim.exOliv.),又名单叶升麻(《中国植物志》)。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约10cm,粗3~7mm。叶2~4,基生;叶片肾心形或心形,长4.5~9.5cm,宽5.5~16cm,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密生锯齿,无毛。

花序长为花茎长度的1/6~1/4,宽1.5~2.5cm;苞片通常钻形,间或匙形,长1~5mm;花梗长2~10mm;花小;萼片5,花瓣状,白色或带粉红色,窄卵形或椭圆形;雄蕊多数;心皮长2.5~3.5mm。果扁,长1.1~1.7cm,披针状线形,中部稍弯曲;种子窄卵形,长约2.5mm,密生皱褶。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89页.图版1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400~3500m间山地谷中林下阴湿处。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

。【化学】:

含三萜皂甙、铁破锣皂甙Ⅲ(Beesioside Ⅲ)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14

【药性】:

性味 辛、苦,温。

①《四川中药志》:“辛,温。” ②《甘肃中草药手册》:“辛,温。” ③《新华本草纲要》:“辛、苦,温。”

功效 祛风散寒,消肿解毒,除湿止痛。

主治 风寒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痛,风湿骨痛,腰腿酸痛,跌打损伤,红白痢疾,毒咬伤。 ①《四川中药志》:“镇痛,散风寒。治风湿筋骨痛,腰腿酸痛,头晕及牙痛。”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用于风湿骨痛,腰腿酸痛,感冒,目赤肿痛。” ③《新华本草纲要》:“有驱风散寒,除湿止痛的功能。治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红白痢疾及咽喉肿痛,外敷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牙痛:白细辛、石膏、地骨皮、板蓝根、白茅根各适量,水煎服。”

上一篇:白线蛇 下一篇:白带丸(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