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白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749页(1272字)

【概况】:

异名 雉、雉(《尔雅》),白、白(《尔雅》郭璞注),越禽(《动物学大辞典》),银(《脊椎动物分类学》),银雉(《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基源 为雉科动物白鹇的肉。

原动物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L.

历史 白鹇一名出自《图经本草》,苏颂曰:“白鹇出江南,雉类也。白色,而背有细黑文《食物本草》谓:“补中解毒”。

李时珍曰:“鹇似山鸡而色白,有黑纹如涟漪,尾长三四尺,体备冠距,红颊赤嘴丹爪,其性耿介。”据上所述,古今白鹇各称一致。现代文献《中药大辞典》、《中国动物药》和《中国药用动物志》等书也都引为药用。

形态 雄鸟头顶具有辉蓝黑色的长冠,上体及两翅均白色,布满着整齐的“V”状黑纹。下体全部呈辉蓝色。

尾甚长,中央尾羽几乎纯白。头部的裸出部分赤红色。嘴短而坚,浅绿色。脚赤红色。

雌鸟上体及翼和尾的表面概呈橄榄棕色,羽干较淡,背羽边缘较浓,枕冠近黑;下体灰褐沾棕;除下腹中央外,羽干均白色;自下胸以次,各羽均缀以虫蠹状暗褐色细斑。

生境与分布 栖于多林的山地,尤喜在山林下层的浓密竹丛间活动。以昆虫、植物种子、果实为食。分布于广西、广东、四川。

。【药性】:

性味 甘,平。

①《纲目》:“甘,平。” ②《医林纂要》:“甘、酸,平。” ③《中国本草图录》:“甘,凉。”

归经 脾、肺经。

功效 补中益肺,止嗽除蒸。

主治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后胀饱,消化不良,虚劳发热,咳嗽,盗汗,四肢无力。

①汪颖《食物本草》:“补中解毒。” ②《医林纂要》:“补中益肺。” ③《中国药用动物志》:“补中益肺。主治虚劳发热、咳嗽等症。” ④《中国动物药》:“补中益气,解毒。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后胀饱,消化不良。

” ⑤《中国本草图录》:“补中益肺,止嗽除蒸。用于虚劳发热,盗汗,咳嗽,四肢无力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50~100g。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陈皮、莱菔子,治食后胀饱。

②配山楂、麦芽,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

食疗 ①《中国动物志》:“治食后胀饱:白鹇1只,煮汤,以其汤合水(1∶1),煎陈皮15g,莱菔子50g,日服2次。” ②《中国动物志》:“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白鹇1只,陈皮15g,山楂100g,麦芽50g。后3味药纳鸡腹内,煮熟后食肉饮汁,日2~3次。

上一篇:白痧药 下一篇:白蓝翠雀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