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西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996页(2843字)

【概况】:

异名 寒瓜(《本草经集注》),天生白汤(汪颖《食物本草》)。

基源 为葫芦科西瓜属植物西瓜的果瓤。西瓜属全世界约9种,中国栽培仅1种。

原植物 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 et Nakai(C.vulgaris Schrad.)

历史 西瓜始载于《日用本草》。

《纲目》载:“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则南北皆有。”《中国植物志》提出:“其原种可能来自非洲……金、元时始传入中国。”

形态 一年生蔓性藤本。

茎具明显棱槽。卷须较粗壮,2歧。叶宽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8~20cm,宽5~15cm,3深裂,中裂片较长,各裂片边缘不规则羽状深裂,两面粗糙。

花单性同株,单生于叶腋;雄花萼筒宽钟形,裂片卵状长椭圆形;雄蕊3,近离生,其中1枚花药1室;雌花子房卵形,柱头3。果实大型,近球形或椭圆形,肉质,多汁,果皮光滑,色泽及条斑各式。种子多数,卵形,黑色、红色或白色,或有斑,两面光滑,长1~1.5cm,宽0.5~0.8cm。

花果期7~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61页.图6135)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广泛栽培,品种甚多,以新疆、甘肃兰州、山东德州、江苏溧阳等地产品较为有名。

。【化学】:

果汁含瓜氨酸(Citrulline)、α-氨基-β-(吡唑基-N)丙酸、丙氨酸、α-氨基丁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乙二醇、甜菜碱(Betaine)、腺嘌呤、果糖、葡萄糖、蔗糖、盐类(主为钾盐)、维生素C、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烃(Lycopene)、六氢番茄烃(Phytofluene)等。

挥发性成分有乙醛、丁醛、异戊醛、己醛[1.2]。瓜瓤(mg/kg),含:总糖28620,可滴定酸932、蛋白质1650.9、氮264.2、鞣质31.3、K 342、Na 26.6、Ca 18.3、Mg 48.6、Fe 0.1、P 37.8、Zn 0.3、Mn 0.1、B 0.2,总提取物约3%[3]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49,852 [2]中草药学.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1091 [3]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7)∶43

。【药理】:

瓜肉中的瓜氨酸及精氨酸能增进大肝中的尿素形成,导致利尿。

参考文献 医学中央杂志(日) 1937;54∶38

【药性】:

性味 甘,寒。

①《日用本草》:“甘,寒。” ②《饮膳正要》:“甘,平。” ③《纲目》:“甘、淡,寒。” ④《本草再新》:“甘,凉。”

归经 入心、胃、膀胱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足阳明胃经。” ②《本草求真》:“入心包、胃。” ③《要药分剂》:“入脾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效 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

主治 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不利,喉痹,口疮。 ①《日用本草》:“消暑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 ②《饮膳正要》:“主消渴,治心烦,解酒毒。” ③《丹溪心法》:“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 ④《滇南本草》:“治一切热症,痰涌气滞。” ⑤汪颖《食物本草》:“疗喉痹。”

用法用量 内服:取汁饮。

使用注意 中寒湿盛者忌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金银花,治夏季中暑。

②配芦根、天花粉,治暑热伤津。 ③配淡竹叶,治暑热溲赤黄。

④配生石膏、陈皮,治咳嗽痰多,口干咽燥。

⑤配冬瓜皮、茯苓,治肾炎小便不利。

方选和验方 ①西瓜膏(《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咳嗽多痰、痰中带血、口燥咽干、胃热作呕:西瓜2个(不得低干15kg),陈皮60g,生石膏、制半夏、炒苏子、百合、甘草各30g,炒杏仁、阿胶各15g,五味子9g。熬汁去渣过滤,将汁炼至滴毛头纸上,背面不洇为标准,收清膏,每清膏500g兑蜜1500g收膏,每服30g,开水冲服。

②《民间方》:“治腹水症:西瓜1个,阳春砂仁120g,独头蒜49枚。放砂锅中一起煮熟,1次或分2~3次食用。

单方应用 ①《安徽中草药》:“治中暑,小便不利:西瓜汁适量,冲莲子芯汤服。” ②《本草汇言》:“治阳明热甚,舌燥烦渴者,或神情昏冒、不寐、语言懒出者:好红瓤西瓜剖开,取汁200ml,徐徐饮之。” ③《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治夏、秋腹泻,烦躁不安:西瓜、大蒜。将西瓜切开3/10,放入大蒜7瓣,用草纸包7~9层,用黄泥全包封,用空竹筒放入瓜内出气,木炭火烧干,研末,开水吞服。

” ④《安徽中草药》:“治热病伤津:西瓜汁适量,饮用。” ⑤《安徽中草药》:“治心烦口渴,胃热苔糙:西瓜汁、鲜生地汁各适量,饮用。” ⑥《河北中医药集锦》:“治烫伤:将7~11月间熟透的西瓜去瓜子,取瓤连汁密闭在干净玻璃瓶内,放置3~4个月,待产生似酸梅汤气味,过滤备用。先将烫伤部用冷等渗盐水或冷水洗净,再将脱脂棉花在澄清的西瓜液中浸湿,敷于患处。

每天换数次,一般1~2度烫伤,1周即愈,3度者两周可愈。”

【医药家论述】:

①李鹏飞《延寿书》:“北人禀厚,食之犹惯;南人禀薄,多食易致霍乱。……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过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遇商助教疗之,乃愈。

此皆食瓜之患也。” ②李时珍《纲目》:“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松漠纪闻》言有人苦目病,或令以西瓜切片暴干,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 ③张璐《本经逢原》:“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

而春夏伏气发瘟热病,觅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汤沃雪。

缘是世医常以治冬时伤寒坏病烦渴,从未见其得愈者,良由不达天时,不明郁发之故尔。

上一篇:西归芹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一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