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466页(752字)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人口27123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和原碧江三县(碧江县1987年撤并于泸水、福贡二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和怒江州兰坪县也有少量分布。

内分“怒苏、阿怒、阿、若若”等支系。约在1000年以前就已定居于怒江州一带,为这一地区的古老民族。

其族源可追溯到唐代的“卢鹿蛮”和元代的“路蛮”。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有水田、犁地、锄挖地、火烧地等。

农闲时,男子打猎捕,妇女纺织麻布。手工业有打铁、制木器。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历史上曾盛行火葬,百年来改为土葬。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遇病遭灾,要杀牲祭鬼。

衣着多为麻布质料。穿敞襟宽胸的麻布长袍,衣长男子及膝,女子及踝,年轻女子外加围裙。

以玉米、荞麦、小米为主食,喜食菜粥。

房屋有干栏式竹楼、木楞房、土墙房、石片顶房等。

村寨户数少的10余户,多的50-60户,建国前有的村寨还保存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公社特点。交通工具有溜索、溜渡、竹桥、藤桥、独木桥、竹筏等。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歌、故事、童话等。神话传说如《腊普和亚妞》,描述人类和事物的起源,歌颂人的创造力量。

诗歌有《猎人之歌》、《求婚调》、《迎亲调》、《婚礼歌》等。

故事的题材分为孤儿的故事、龙女的故事、力士故事等。民间歌曲有火塘歌、结婚歌两大类。舞蹈种类很多,如走路舞、打猎舞、接亲舞等。

怒族以支系为界限分别使用四种语言,即怒苏语、阿龙语、阿侬语和若柔语。这四种语言都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除阿龙语与独龙语接近外,其它三种语言都接近于彝缅语。无本民族文字,学习兼用汉语汉文。建国前,怒族文化教育十分落后,有些地方保留结绳刻木记事,文盲充斥;建国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出现一大批知识分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