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大波那铜鼓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668页(368字)

古代洱海地区遗存之音乐文物。

1964年3月出土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内。通高28厘米,面径23厘米,足径38厘米。通身无纹饰,鼓面有四角光芒。经考古测定,年代在战国早期,属世界上已知早期铜鼓之一,测音结果:鼓心音高D4+21,频率297.25,音分值502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吴钊、顾国宝、徐桃英等测)。

鼓边音与鼓心音相差不到20音分,实发一音。现与同穴发掘的“祥云大波那青铜钟”(一件)同存于云南省博物馆。

剑川海门口文化遗址等考古发掘证明,洱海地区白族先民于3100百多年前便已进入铜石并用的时代;历史文献和古歌谣等多有关于洱海地区古代白族使用铜鼓的记载,如元李京《云南志略》即有白人“击铜鼓送丧”的记载。祥云大波那铜鼓当为洱海地区白族先民青铜文化遗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