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669页(532字)

傣族民间舞蹈。

流传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耿、孟连等傣族地区。因以象脚鼓为主要道具而得名。有广泛的群众性,通常在节庆时表演。

按鼓身的大小可分为大鼓舞、中鼓舞、小鼓舞。

其特点是动作节奏性强,手的敲打、腿的踢踏、胸部的拱缩、肩的耸动、身躯的俯仰都有固定的节奏动作。小鼓舞舞步灵活轻巧,可进行斗鼓、赛鼓,以踢中对方或扯下对方的头巾者为胜;中鼓舞舞步扎实稳重,以鼓音长短、音色好坏和鼓尾摆动大小定优胜;大鼓舞因鼓太长太重,敲打时一端拖地,舞蹈动作也较为简单,主要在群众性舞蹈场合作伴奏。

德昂族民间舞蹈。在节日和喜庆的日子里,青年男女分成两个圈,男在外,女在内,由一戴草帽的男子肩挂象脚鼓领头,其他男子则提着大裤脚,露出腿上的花纹,兜圈而舞。

女的手提铓锣,边敲边舞。③象脚鼓舞在佤族地区也较普遍,西盟窝等寨佤族跳此舞时,人数不限,男女老幼皆可自由参加。

他们在鼓、铓、镲的伴奏下,围成圆圈,踮步向前,左右手分别抬至前胸往后摆动绕圈,逆时针方向行进,边唱边跳,有领有和。沧源班洪地区的佤族跳此舞时,敲象脚鼓和铓锣者在前边或中央,其他人随后或围一圆圈,跟着鼓、铓的打击声,两手上下舞动,脚踏地,腰部、臀部用力扭动,缓缓而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