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00:4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602页(663字)

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

狭义仅指通常所说的教科书或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反映某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广义上泛指教师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手段和工具,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导设施(如图表、教学电影、唱片、录音录像磁带等教学器材)。其中,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主干部分,其他教学工具或手段是辅助部分。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可分为知识性教材、技能性教材和行为规范性教材。

根据传递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可分为视觉教材、听觉教材、视听教材和触摸教材(如盲人用教材)。教材是直接用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因此,在编选教材时,不仅要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还要在组织与排列方面,妥善处理教材本身的内在逻辑要求与学习规律要求,使教材的结构科学化、最佳化。

由于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心理结构构建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教材的设计必须遵循下列五条原则:(1)一体化原则,指教材的各组成要素能分别按不同的类型、层次或等级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2)网络化原则,指教材的整体不仅结点清楚,而且各结点之间的联系线索也清楚,使整个教材能以一种网络型图式来表示;(3)程序化原则,指教材要体现心理结构分步构建的要求,确切规定教学过程中各步的要求以及作业内容与方式;(4)最佳化原则,指教材的设计与编排要符合最佳学习要求,最有利于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5)可接受性原则,指教材的可行性,即教材的内容要求与形式要落实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展的跨度要适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