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书籍: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2:16:5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第272页(1506字)

①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长篇小说。清曹雪芹(1715-1763)撰。

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着名小说家,祖籍辽阳(今属辽宁)。先世为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三代相继任江宁织造。曹寅任上四次接康熙南巡,倍受宠信,家势显赫。雍正初,因皇室内部矛盾,牵连罢官,家产籍没,迁回北京。雪芹幼生繁华中,中遭巨变,晚岁移居北京西郊,“举家食粥”,贫不自给。

但他傲骨凌霜,愤世疾俗,以切身体会,“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撰成此书。未及完稿,突以幼子夭折,伤痛逾极,无医而终。此编成书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高鹗续书作于雪芹逝世二十八年后。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绘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全部过程。深刻揭露地主阶级贵族生活的荒淫腐朽及其残酷压榨劳动人民的罪恶实质,歌颂一代青年蔑视封建礼法的叛逆精神。作品围绕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的发生发展,展现出清代广阔的生活场景和多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有个性解放与封建礼教的矛盾,奴隶与主子的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封建家庭嫡庶之间的勾心斗角、后继无人与经济上的危机,多角度揭示出封建社会日趋腐朽、灭亡的必然规律。

作品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三百多人登场,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贾政、尤三姐、晴雯、鸳鸯等几十个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结构庞大而有条不紊,突破历来小说单线发展的窠臼,围绕主线,展开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情节起伏,牵魂动魄。

语言洗练精美,丰富多采,熔铸了传统文学语言和北京口语的精华,成为古典小说中的典范。作品多方面显示出曹雪芹深湛的思想能量,广博的生活知识,高度的文学修养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高峰。

但也反映出作者某些虚幻消极思想。后四十回高鹗续书以黛玉早逝,宝玉出家,“金玉良缘”的彻底幻灭而告终,基本符合曹雪芹原意。但以宝玉中乡魁,贾家延世泽作结,则逊于原作。最早流传的有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八十回,一九七五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出版。

脂评本又有“甲戌本”(1754)存十六回;“乙卯本”(1759)存四十三回及两个半回;“庚辰本”(1760)存七十八回。脂评本为研究曹雪芹原着重要版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八十回,为脂评本的修改本,一九七五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出版。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程伟元、高鹗活字排印出版,改名《红楼梦》,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称“程甲本。”另有“程乙本”为次年(1792)程伟元和高鹗对“程甲本”修订后的排印本,合称“程高本”。程乙本较程甲本更为完善、成熟。它的印行扩大了《红楼梦》的流传和影响。一九五三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即按程乙本排印,是较好的通行本。一九八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新校注本亦可参考。②戏曲。清石韫玉(1756-1837)撰。一卷,十出。

韫玉有《花间九奏》已着录。是编乃据曹雪芹《红楼梦》改编。

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成书。

作者以一卫道者写剧本,改编中掺杂不少封建说教,把宝玉、宝钗结亲写成元春降旨而致,上命难违。

而宝玉表示不满时,黛玉却说“婚姻事,天生在,不由人私意安排。”且对宝玉表达之爱情说成是“不避嫌疑,依瓜傍李,葬送裙钗。”此实乃一林道学,与小说中叛逆者林黛玉形象截然相反。有损于《红楼梦》原着。

有嘉庆间刊本,一九七八年中华书局出版阿英编《红楼梦戏曲集》铅印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