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义

书籍: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3:31:0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第418页(1092字)

文注。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574-648)疏。十卷。

弼有《周易略例》已着录。康伯生卒年未详,名伯,字康伯,晋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少聪慧,留心文艺。官至吏部尚书、领军将军,魏王弼着《周易注》未注系卦传、说卦传、序卦序、杂卦传,康伯为之补注,凡三卷,与王注并传于世。

颖达为唐初经学大师。字仲远(一作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衡县)人。善属文,通经学,兼善历算。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一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

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贞观初转给事中,累除国子司业,迁太子右庶子。

诸儒议经学、历法及明堂,皆从其说。贞观七年(633),与魏征合撰《隋史》,又与颜师古等奉敕撰《五经正义》,后世对其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此即《五经正义》之一。此书前冠孔颖达序,卷首有八论,为研究《易经》作者及源流提供重要资料,多以之为据。《四库全书总目》谓:“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寝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其后有顾夸(悦之)等人难之,几经抑扬,王弼《周易注》又与郑玄《周易注》为并世之显学,王注显于南朝郑,注显于北朝。及唐孔颖达撰“正义”,始专崇王注而众说皆废,郑学寝微。

孔氏自序中誉王注为“独冠千古”,“今所以江左诸儒并传其学,河北学风罕能及之。”谓江南十余家义疏又多“辞尚虚玄,义多浮诞”,有些“义涉于释氏,非为教于孔门,既背其本,又违于注”,妄作异端。于是删定考察,“必以仲尼为宗,义理可诠。先以辅嗣(王弼)为本,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同时亦采晋韩康伯补注王弼《周易注》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三卷(《正义》之最后三卷),总成十卷。魏晋之际玄学盛兴,有两派:一派服膺老庄,鄙弃儒学;一派援道入儒,使儒道合流,王氏《周易注》即是儒道结合的玄学思想产物。

王弼摒弃汉儒灾异、谶纬之说。以“传”解“经”,析解释卦、爻辞内容的“彖”、“象”二传分附诸卦经文之下,析论述乾、坤二卦基本思想的《文言》传,附于乾、坤二卦经文之下,恢复先秦儒家说“易”之本旨。然后授道入儒,成为儒道兼综的精注,吸取南朝十余家精华对六十四卦作了思辨哲学的解说,开后世义理说之先河。而且王氏注本“其文简,其理约,寡而制众,变而能通”,概括性极强。

孔氏此疏发挥了王注的长处,是对南朝义理思辨学风的继承和总结,不同于《五经正义》其他着作之重在援引典籍,考据源委。序称十四卷,《旧唐书·经籍志》同;《新唐书·艺文志》讹作十六卷。原为单疏本。宋人乃合刊经、注、疏为一本,又依王注合编为十卷(加卷首)。

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