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剧团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8:36:1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29页(771字)

1914年10月17日成立于天津。

团长张伯苓。1916年后由其弟张彭春领导,成员大都为本校师生。1904年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在日本受日本新派剧影响,归国后抱着“藉演戏以练演说”的愿望,在校内开展类似相声、快板之类的游艺活动。

1908年张伯苓访问北美西欧受西方小剧场戏剧运动影响,回国后又受王钟声、刘艺舟在京津演出新剧的影响,于1909年初组织演出自编自导自演的新剧《用非所学》,开启了南开学校戏剧的萌芽。

1914年新剧团正式成立后,组织渐臻完善。从1915年到“五四”,剧团先后演出了师生共同编写的《恩怨缘》、《早婚鉴》、《仇大娘》(又名《因祸得福》)、《一元钱》、《一念差》、《新村正》等数十出戏。这些剧目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起到了针贬时弊的作用。其中《一元钱》、《一念差》、《新村正》演出效果较好,尤以《新村正》更为观众所欢迎。

《新村正》描写地主恶霸,在辛亥革命后,又当上了新政府的“新村正”,强迫村民给他送“万民伞”。它揭示了辛亥革命后“换汤不换药”的政治现实,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进行了批判。“五四”以后,剧团转以演出世界名剧为主。计有霍甫特曼的《织工》、易卜生的《国民公敌》、《娜拉》等,并演出根据外国名剧改编的《少奶奶的扇子》(英国王尔德着《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财狂》《法国莫里哀《吝啬鬼》)《争强》(高尔斯华绥的《斗争》)等。

开始南开新剧团采用男演女角,1935年演出《争强》时改为男女合演。剧团成员艺术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演出的剧目完整和谐,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作为一个学校的业余剧团,虽然每年只演出一二次,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业余演出。

它对开展天津及北方地区的戏剧运动起过积极作用,并引导了一些爱好戏剧的人才如曹禺、黄宗江、兰等走上戏剧工作岗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