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8:40:5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50页(899字)

1937年底成立于武汉。

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秋,武汉成为战时文化中心。全国各地剧团剧人集聚武汉。

抗战后成为全国抗战戏剧运动组织者的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已不能适应领导全国抗战戏剧运动的重任。为动员全国戏剧人士为抗战服务,戏剧界同仁一致要求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戏剧运动的领导机构。同年12月26日,武汉的各戏剧团体在普海春酒楼举行宴会,洪深、阳翰笙、王平陵发起,田汉、彦祥等附议和与会三百多剧人的拥护,组成建立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简称“剧协”)筹备委员会,12月31日“剧协”即在汉口大光明戏院宣告成立。“剧协”首届理事有张道藩、田汉、佛西等97人,常务理事有张道藩、洪深、朱双云、田汉、阳翰笙等25人。“剧协”成立时发表宣言,阐明它的宗旨和任务。它的成立是“团结为了抗战”;要求戏剧界人士加强团结,“排除一切政治的、阶级的、职业的、地域的成见,同以抗敌为前提,加强团结,巩固戏剧界这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

“剧协”下设话剧、歌剧、杂剧三部。

话剧部又分话剧和文明戏组,歌剧部分昆剧、汉剧、评剧、楚剧等组,杂剧部分大鼓、双簧、相声等组。“剧协”的成立,是戏剧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空前扩大和在组织上的完成。“剧协”规定每年10月10日为全国戏剧节。

1938年8月,日军进攻武汉,“剧协”迁往重庆,即以重庆为中心,把西南后方的抗战戏剧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在重庆曾领导和协助重庆分会举行多次规模浩大的戏剧演出活动。

1938年10月10日,为庆祝第一届戏剧节,话剧界出动了二十五个移动演剧队在市区和郊区演出。

1939年元旦,为纪念“剧协”成立一周年,戏剧界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并以农村赛会形式演出了《自由魂》、《民族公敌》等多出剧目组合而成的组剧《抗战建国进行曲》,在每个剧目里都配上符合剧情的各色彩灯。“剧协”广东分会于1938年3月也曾组织二十多个剧团、二百多位剧人共同演出了夏衍等编着的历史剧《黄花岗》,对发扬反帝爱国精神和扩大广州戏剧界统一战线起了很大作用。1941年皖南事变后,“剧协”名存实亡,逐渐丧失了它在抗战戏剧运动中的组织领导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