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西苓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8:51:4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108页(626字)

【生卒】:1904—1940.12.17

【介绍】:

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沉、沈一沉。

祖籍浙江德清,生于杭州。早年在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学习,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进东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绘画。

因对话剧发生兴趣,结识了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等人。1924年起,在日本筑地小剧场实习美工。

1928年回国后,参加创造社,同时执教于上海艺术大学、中华艺术大学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参加上海艺术剧社,曾导演话剧《爱与死的角逐》,深入工厂学校,指导群众戏剧运动。1930年与许幸之、王一榴等发起组织时代美术社,并参加“左联”,在天一影片公司任美工师。1931年据《呐喊呀!中国》翻译并导演了话剧《怒吼吧,中国》。

1933年参加明星电影公司,先后编导《女性的呐喊》。《上海二十四小时》、《乡愁》、《十字街头》等电影。

1937年与夏衍、于伶、石凌鹤等集体创作话剧《撤退赵家庄》,先后参加光明剧社、业余剧人协会和业余实验剧团,积极从事国防戏剧运动,导演话剧《武则天》、《醉生梦死》等。八一三事变后,创作了独幕剧《烽火》、《大家去从军》,三幕剧《罗店秋月》,并参加三幕剧《保卫卢沟桥》的导演工作。

不久,在重庆和成都导演了舞台剧《民族万岁》、《塞上风云》和《一年间》等。1938年任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制片厂特约编导。1939年编导故事片《中华儿女》,其剧作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刻画了各种人物形象,情节生动有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