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9:09:3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303页(856字)

五幕话剧。

于伶编。1939年6月写于上海“孤岛”,同年9月上海剧场艺术社出版。剧本以梅岭春一家在“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的经历为线索,通过梅、周两家人的遭遇和变故,反映了抗战初期上海社会各阶层的动态,人民的苦难和日益增长的抗战情绪,是1939年前后上海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梅岭春原系荆溪县梅渚的开明绅士,家乡沦陷后,他带领一家老小逃难到上海,在钱恺之帮助下进入了租界。

女儿萼辉因感激钱的救命之恩,错把终身托付给这个纨绔子弟。钱与汉奸孙焕君同流合污,他们勾结日伪,制造假药,牟取暴利,并整天出入于舞厅、赌场,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周云姑一家的遭遇更为凄惨。她父亲在上海做茶房,被敌机炸伤,不知死活,母亲又身患重病,无钱医治。云姑为了救活母亲,她“割股”当药,又出卖肉体,但仍未能挽救母亲的性命。在“孤岛”上海,梅岭春一家尽管饱经忧患,屡遭打击,走投无路,但他们保持着民族气节,不受敌人的威胁利诱。后来,梅岭春回到已经沦陷的家乡,得知大儿子和大儿媳已被日寇打死,年轻人早就上山打游击去了。他目睹的许多“可悲可愤,可怜可恨,可歌可泣的故事”,给了他力量和希望,他鼓励云姑回家乡去“锻炼,磨练”。

汉奸孙焕君被群众打死后,钱恺之受到很大震动,也开始觉醒。剧末,梅岭春脱下了长衫,穿上了短装,嘴里哼着《满江红》的曲调,心里充满着希望和憧憬。“在星移斗转之中,茫茫长夜毕竟度过了。接着星移斗转之后到来的天明,还会远么?”(于伶:《〈夜上海〉小序》)《夜上海》“是上海变成‘孤岛’后最现实的一个剧本”(于由:《评〈夜上海〉》)。

它“富有暗示力抒情味和亲切之感”,“是国民孤愤迸出的夜的上海之讴歌,有咒,有颂”(于伶:《〈夜上海〉小序)。它连同作者在抗战前后写下的其它剧作一道,“纪录下民主革命时期战斗的现实生活片断,抒发出当时‘为着国土沦丧而慷慨悲歌,为着大众的嗟伤而牺牲自我’的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感情,‘不为奴隶’的吼声与人民翻身、革命胜利的信心”(于伶:《于伶剧作选·后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