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春秋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9:11:0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313页(779字)

三幕七场话剧。

夏衍、于伶、宋之的合着。1943年11月重庆未林出版社初版。

1943年11月14日中国艺术剧社在重庆首演。后又在成都、桂林、永安、上海等地相继演出。剧本原拟通过一个戏剧工作者的经历来反映中国话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写作过程中作者追忆往事,不得不改变计划。

戏从“五四”时期开始结束于“八一三”抗战前夕,从文明新戏、爱美剧、话剧到救亡演剧队成立准备出发为止。以深刻的现实内容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我国话剧工作者艰辛创业和团结战斗的坎坷历程。这里包含着广大戏剧工作者的成功与失败,光荣和耻辱,血汗和眼泪,长处和弱点,也包含着作者的心声和泪影。它热情歌颂话剧艺术“拓荒者”的功绩。

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话剧工作者斗争生活的戏剧,演出后受到普遍的重视和赞赏。同时,给广大苦守戏剧工作岗位的同志,带来极大的鼓励。

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短短的几十年的中国新剧运动史,是一部交炽着血和泪的历史,……从1907年到今天,我们民族所遭际的是一大串说不尽的苦难和辛酸。这三十年间,多少负天下兴亡重责的‘时贤’,多少被期待为‘国士’的读书人,都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本份,而‘人下人’的‘戏子’们,在士大夫的蔑视和作贱中,却默默地把‘救国’当作自己的责任,而大胆地放在自己的肩上”,(杜镜若:《〈戏剧春秋〉先读所感》)“《戏剧春秋》的上演,道出了二十余年戏剧运动的艰辛和困苦,使一些观众们体会到了这隐藏于欢乐后面的辛酸和血泪”。

“血泪不复是白流的,艰辛不复是枉费的,《戏剧春秋》是一股暗流,当这暗流能通过大多数人的心窝时,那将是冲破一切艰难和困苦,使成功到来的时候”(克立:《看当今的剧人们》)。1944年5月,新中国剧社以《戏剧春秋》参加在桂林举行的“西南剧展”演出,引起强烈的反响,被称颂为一出富有时代意义的史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