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戏剧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396页(714字)
马彦祥着。
收入《戏剧讲座》(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出版)。作者从“考察各剧作家的作品,作横面的解剖”入手,论述现代戏剧的发展。文章肯定了陈大悲“提倡‘爱美的’戏剧”,“在中国编话剧的人,大概要算他是最早的了”。并指出:“他的剧本都是极富于刺激性的”,尽管“能在当时号召观众”,但“在戏剧艺术上不曾有过什么贡献”。
对于熊佛西,指明他从“承袭陈大悲”而转变为“故意在趣味上用力”,以《醉了》为“熊氏的成功之作”。论及欧阳予倩时,否定了他初期的《泼妇》、《回家以后》、《屏风后》,而肯定《潘金莲》在写人物个性、心理上“已显示了中国话剧的一个新的方向”。
对于当时蜚声剧坛的田汉与洪深,本文认为:“田汉写剧,太不注重技巧”,洪深又“太注重技巧”,作为例证的是《火之跳舞》与《赵阎王》。而“值得提出的两位作家”,一个是“能够把握住人生”但写得匆忙、“不免晦涩粗糙”的胡春冰,一个是“在写剧上,自然不如他在演剧上成就得多”的袁牧之。
作者还在结语中,指出了“萌芽时期的戏剧运动”的“贫乏”的原因,一是“时代的苦闷”,剧作家正处在“矛盾的时代,徬徨的时代”,二是“物质的限制”,戏剧作家的成功“没有一个不是从舞台上得来的”,而在那时,中国“还不曾有一个完备的舞台可供我们的剧作家尝试”。
这篇论着所阐述的戏剧见解在当时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自己承认,写这个题目本来还应当“说明现代剧的演变,作纵面的分析”,可是并没有这么做。洪深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戏导言》中说:“关于第一个十年中国戏剧运动的历史,有三篇比较简短的叙述,可供参考”,本文即其中之一,说明它在我国戏剧理论批评史上曾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