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效益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161页(1011字)

也称消费效果。居民在消费一定的商品和劳务之后所获得的满足和益处,可用居民消费支出与所达到的消费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来表示。其公式可表达为:

消费效益(或效果)=消费活动的成果÷消费支出(或劳动消耗)

公式中,分母为投入,通常可以较精确计量,用价值量、劳动量或劳动时间表示。分子为产出,其计量较为复杂。消费活动的成果,有些可定量分析,如摄取的蛋白质、热量;有些可以大体估计,如教育消费投入导致人们文化水平提高的程度;有些则很难计量,如有益的文体活动的成果等。

消费的个人效益一般是指消费者得以生存并获得享受和发展;消费的社会效益则是社会通过消费获得的稳定和发展,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消费效益区分为以下几类:消费的宏观效益和消费的微观效益;消费的经济效益和消费的社会效益;消费的直接效益和消费的间接效益;消费的当前效益和消费的长远效益等。消费效益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概念,它首先是一个质的概念。消费者实际得到的满足和合乎目的的消费需要,乃是这一概念质的规定,是衡量和评价某种消费效益的尺度。消费效益量的规定是指消费掉的商品和劳务同合乎目的的消费需要满足程度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当人们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与质量一定时,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消费效益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当人们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一定时,消费掉的商品和劳务越少,消费效益越大;反之,消费效益越小。

影响消费效益的因素包括自然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我国目前提高消费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消费品质量;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完善消费方式和消费政策;引导居民科学消费、合理消费。

消费效益(或消费效果)是包含丰富内容的消费经济学范畴,只用一个公式或只从一个方面很难得出对它的全面和合理的评价。只有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并指导人们全面有效地提高消费效果。

〖参〗宏观消费效益

微观消费效益

上一篇:消费费用构成 下一篇:宏观消费效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