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费水平差异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393页(779字)
家庭消费水平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以人均国民收入、人均生活费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以及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为标准,考察家庭消费活动中基本消费资料构成的差异,是划分消费水平的基本标志。据此可将家庭总体消费水平划分为温饱型、过渡型、小康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1949年~1980年间,我国经济实力比较弱,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温饱型消费阶段,这个阶段家庭消费总的特点是:居民的消费领域狭窄,基本消费资料主要是食品.衣着等生存资料,家庭消费主要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在温饱型消费阶段,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意识,只能是节俭型的,主张经济实惠。经久耐用。从1980年到本世纪末,随着我国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也进入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城乡居民总的消费特点是食品和衣着等生存资料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开始讲究饮食质量,穿着舒适美观,以家用电器为主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迅速增长。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十分强调节俭、经济实惠和经久耐用,而逐步讲求适用、舒适、美观、新颖。适当消费和适当享受的消费方式、消费意识为更多的人所赞同。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的消费将达到小康水平,消费领域进一步向住宅、汽车等高档消费领域扩大,并指向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等非物质性的发展资料。与此相适应,注重舒适、享受的先导消费方式和消费意识逐渐占上风。整个社会的消费基本脱离温饱型消费,达到不富裕但宽裕的小康生活水平。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城乡之间的家庭消费水平也有所不同,而对于每个具体的家庭而言,由于家庭规模、结构、就业人数、经济收入等情况的差异,也会造成家庭消费水平上的差异。
〖参〗家庭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