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短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480页(606字)

在一定的价格水平条件下,某种消费品或劳务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存在供需缺口。当某种消费品出现短缺时,商品供不应求,就会出现排队、抢购或抬高物价的现象。这时企业会增加产量,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由市场因素造成的消费品短缺,一般可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在较短时间内得以缓解。但由于制度因素造成的消费品短缺,却往往表现为一种常态,并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比如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消费品短缺,由于价格很少发生变化,基本上是固定的,因此消费品供给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缺口不能通过价格的变动消除,这往往会在更大程度上限制消费选择自由,造成强制替代(由于某种消费品短缺,被迫用本来愿意购买这种消费品的收入购买其他消费品)或者强迫储蓄(在无法购买短缺的消费品的情况下,不改变其他消费品的购买量,将本来应该用于短缺消费品购买的收入被迫用于储蓄),从而使消费者的福利遭受损失。

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短缺造成的后果不同。一般而言,如果是必需品发生短缺,短缺消费品和非短缺消费品之间发生强制替代的动机较弱;相反如果短缺的是非必需品,则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强制替代的可能性极大。在前一种情况下,强迫储蓄的数量较大,在后一种情况下则相对较小。而如果发生大面积的消费品短缺,则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强迫储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