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巴维克的消费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633页(1069字)

庞巴维克(Eugen von Böhm-Bawerk)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资本与利息》(1884年)和《资本实证论》(1888年)。他对消费问题的分析反映在他的价格理论和时差利息论里面。

在价格理论方面,庞巴维克清晰而周详地分析了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的区别,尤其重要的是关于客观价值或购买力的阐述,把门格(C.Menger)和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未能分析清楚的主客观价值的关系调和起来,使奥地利学派的价值理论构成完整的体系。主观价值由边际效用来决定,进一步可区分为两类:主观的使用价值和主观的交换价值。前者由物品本身的边际效用决定,后者由该物品能够交换得到的其他物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在通常的情况下,主观的使用价值和主观的交换价值是有差别的,此时两者中较高的一种决定价值。为了把依存于个人的主观评价同市场的客观价值(价格)结合起来,庞巴维克提出了着名的“边际对偶”(Marginal Pairs)理论。在有许多买者和卖者的双边竞争中,市场竞争价格的上下限决定于两对“边际对偶”的估价,其上限是由实际成交的最后买者和最先被排除的最有能力的卖者的估价所组成,其下限是由实际成交的最小能力的卖者和最先被排除的最有能力的买者的估价所组成。在此上下限内,出现的供求平衡最终形成市场价格。庞巴维克的价格理论的特点在于通过“边际对偶”分析,确认了两点:一是每一个市场价格本身都是一种边际价格;二是价格为主观评价的产物。“边际对偶”理论是后来博弈论中“经济核”理论的萌芽。

在时差利息论里,庞巴维克把物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物品”,指立即能满足需要的物品;另一类是“未来物品”,指可以满足将来欲望的物品。现在物品比同一种类、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具有更高的主观价值是产生利息的根源。企业家运用现在物品(资本)从事生产,就得对现在和未来物品价值之间的差额予以补偿,或如通俗说的予以贴水(即利息)。因此他的利息理论又叫贴水论(AgioTheory)。庞巴维克还提出耐用消费品是既可供人们现期消费,又可供人们未来消费的物品,所以它既是“现在物品”,又是“未来物品”。甚至非耐用消费品也有“未来物品”的特性,它们的用途只有一部分为目前提供服务,更大的一部分将用于未来,虽然可能是极近的未来。庞巴维克以边际效用说建立的时差利息论为分析消费者的时间选择问题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