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江西人民出版社《西方军事学名著提要》第14页(4203字)

在古希腊时代和古罗早期历史上,人们总结战争经验,大都靠描述亲身经历的战争过程,通过一个个战例来反映当时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指挥艺术。《高卢战记》就是这类军事着作中的典型。该书作者、古罗马着名军事统帅盖约·尤利乌斯·凯撒(G·Julius Caesar,前102~前44)出生于罗马城一个古老却已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学习勤奋,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步入仕途以后,历任财务官、工务官等职并逐渐升至司法官,公元前62年出任西班牙总督。后来,他与当时罗马城最有势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庞培、克拉苏秘密结盟(史称“前三头同盟”),并于公元前59年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任期届满后,他没有留在舒适安逸的罗马城中生活,而是竭力争取到高卢行省去担任总督。当时的高卢行省,是包括从今天意大利的卢比孔河和比利斯山以北,莱茵河以西,直至大西洋的莽莽原野,地域辽阔,各部落勇悍好战。这就给凯撒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同时他也可以趁机训练一支能征惯战的军队,作为自己的政治后盾。果然,他在总督任上统帅4个军团(后来扩充至10余个军团),利用山北高卢各部落间的矛盾,采取武力征服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策略,最后征服北高卢地区。其间,他还两次渡过英吉利海峡,迫使不列颠每年朝贡,以后又歼灭了渡过莱茵河进犯高卢的日耳曼人。到公元前49年卸任时,凯撒不仅彻底控制了整个高卢,而且从战争中掠夺了无数的奴隶和财富,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能征惯战、听命于他个人的军队。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对安息的战争中战败身亡,凯撒与庞培及元老院的矛盾也日趋激化。元老院为了削弱凯撒的势力,要求他遣散军队。凯撒拒绝了元老院的要求,率领军队进军罗马,与时任罗马军事统帅的庞培在伊莱尔塔、法萨罗、塔普苏斯和蒙达等地交战,最终战胜了庞培,成为罗马国家元首。靠武力夺得政权的凯撒获得了终身独裁官、执政官、保民官等一系列官职,被尊为“祖国之父”,实际上成了罗马的无冕之王。而他在当政期间,也确实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改善行省管理制度,颁布反对行省官员勒索的法令,扩大罗马公民权范围,实行自治市法,扩充元老院等。他的这些改革及其独裁统治激起了贵族共和派的强烈反对。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在元老院议事厅被布鲁图、喀西约等人阴谋刺杀。他死后,其嗣子奥古斯都掌握了政权,并在凯撒所奠定的基础上,最后完成了由奴隶制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凯撒一生勤于着述,其流传后世的军事着述有《高卢战记》《内战记》等,其中《高卢战记》一书所反映的军事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深受后世兵家将帅的推崇。据说在高卢战争期间,按规定凯撒每年都要向罗马的元老院和人民议会作书面汇报,讲述其在高卢的战争经过。而《高卢战记》的前7卷就是由历年的汇报缀连加工而成的,依次记叙了公元前58年至公元前52年的战况。最后1卷则是在他死后,由幕僚奥卢斯·伊尔久斯续写的。

卷一

本卷描写了高卢的地理和居民状况,叙述了公元前58年的厄尔维几人战役和阿里奥维司都斯战役的经过。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出凯撒虽然主张勇敢攻击,但他并不鲁莽。在每次战前都十分注意侦察敌情,派出大批谍报人员,探询对手力量强弱、作战能力大小、官兵士气状况,以之作为选择作战目标和作战方法的依据。比如,他在与厄尔维几人作战时,将从全行省和同盟者那里集中来的全部4000余名骑兵都派作前锋,侦察敌人究竟向哪个方向进军,而不允许部下轻易发动进攻。凯撒也很注意用形造势,让官兵誓死杀敌,决不后退。作战时,他把由老兵组成的军团部署在阵地外围,由新兵组成的军团部署在中间,又先是把自己的战马送到很远的地方,接着让所有的人都把坐骑送走,使大家面临同样的危险,都不存脱逃的希望。最终以此决战态势打败了敌人。

卷二

本卷主要叙述了发生于公元前57年的比尔及人之役。在这场战役中,凯撒小心地避免遭到敌人主力的攻击,尽量减少自己的防御正面。比如,他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速度赶到目的地,令敌人来不及集中兵力对付他。他还指出,“为了避免在同一时期跟敌人这样庞大的兵力作战,设法把敌人的军队分开,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当他知道全部比尔及人都集中向他开来的时候,他就急急忙忙渡过盟友雷米人边界上的阿克松奈河,在那安下营寨。这样,他的营寨就有一面受到河流的掩护,使他的后方避免受敌人威胁。在交锋时,他善于进行临时灵活指挥,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最困难的作战地域,使士兵重新振作起来,遏制敌人的攻势。他身先士卒,看到自己的右翼正在受到沉重的压力,就从后军的一个士卒手里抢过一面盾,向战线的第一列赶去。他大声呼喊着百夫长的名字,鼓励其他士兵,使每个人都想在统帅亲眼目睹之下表现出自己身历险境时还骁勇善战。凯撒上述出人意料的举动往往使罗马军团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卷三

本卷叙述了公元前57年至前56年的几次作战。其中有盖尔巴在奥克多杜勒斯塞邓尼人和维拉格里人攻击的作战,有罗马舰队与文内里舰队的海战,有萨宾努斯对文内里人的作战,有克拉苏在阿奎丹尼的作战,还有凯撒自己与莫里尼人和门奈比人的战争。由于这些民族与其他高卢人作战方法不一样,凯撒认识到了因敌用战的道理。他看到这些敌手虽然在战争中被击败和征服了,却因为拥有连绵不断的森林和沼泽,因此可以把所有的人和财物都转移到那里去,与罗马人长期周旋。对待这些敌人,不要采取对付敌人正规部队的战法,而应设法把军队分布得更广一些,以便控制住那些尚未叛乱的部族;在把敌人驱逐回森林时,要注意防止在那些难以施展手足的地方太过于深入,等等。

卷四

本卷主要描述了凯撒对乌西彼得人和登克德里人的战争,对日耳曼的战争以及第一次远征不列颠的经过。在这些作战中,凯撒提出不要被敌方派出使者求和的假象所迷惑,要防止他们发动突然袭击;要防止敌人截断自己的粮食和给养,或切断归路,因此要想方设法从敌人的田地里收获粮食,储存在营地之内,以便对敌人可能发动的围攻预作准备。此外,本卷还详细介绍了罗马军团渡过莱茵河时建造的军用桥梁。凯撒在这里对该桥的建造方法介绍得非常详细,以至于后人可以据此画出十分详尽的桥梁结构图来。这一方面显示出他对军用技术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显现出西方军事家们注重细节的思维特色。

卷五

本卷叙述了公元前54年第二次远征不列颠及平定比尔及诸族叛乱的过程。在营地过冬期间,罗马人遇到了猛烈的进攻。由于比尔及诸族并不采取正规交锋战法,而是常常进行袭扰,在远处投射矢石。罗马人冲向哪里,他们就从哪里退开,过后又前来进攻。凯撒和他的将领们相应采取了加固壁垒、建造了望木塔、填塞工事缺口等一系列措施,并在援军的帮助下发动反击,以打破敌人对营寨的围困。这些营垒防御的经验为罗马军团后来的作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卷六

本卷叙述了在公元前53年高卢叛乱扩大的形势下,凯撒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当时,纳维尔人、阿杜亚都契人、门奈比人正跟莱茵河这边所有的日耳曼人联合起来;森农内斯人也没听从命令到罗马人这边来,却跟卡尔弩德斯人和邻近的国家阴谋勾结;日耳曼人也在受德来维里人的使者诱惑,准备起事。有鉴于此,凯撒决定打破在冬季营过冬的惯例,比平时更早一些开始作战,各个击破敌人。他集中了4个军团,出乎意料地迅速进入纳尔维人境内,俘获大批牲畜和人口,践踏了他们的田地,逼迫其表示投降。同时,他也提到,对付地形熟悉、力量分散的敌人,仍旧让士兵保持严密的队形行动是不合适的,而应针对具体情况,利用敌方对劫掠欲望的渴求,把敌人引诱到不利的地形上。

卷七

本卷叙述了在公元前52年高卢叛乱达到高潮的情况下,凯撒是如何镇定自若最终化险为夷的。这段艰苦的斗争,突出反映了他注重整饬纪律、身先士卒和发挥先进的军事技术在战争中作用的思想。在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关键时刻,他要求士兵要有纪律,能自制,并不只是要求他们勇往直前,热情奔放。雄辩的宣传鼓动也是凯撒治军的一个重要特点,作战时他常常身先士卒,身着统帅特有的白色或紫色披风出现在激烈的战场上,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此外,重视军事技术也是凯撒最终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无论是进攻作战还是防御作战,都要制造相当数量的攻守器械,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围城工事,如用来对付敌人战马和士卒的陷阱坑穴——“百合花”和钩扯敌人的“踢马刺”,就使进攻的高卢人大吃苦头,不是被踢马刺钩牢,就是掉入陷阱中被尖桩刺穿,要不然就是被壁垒和木塔上的弩机射中,因而死伤累累。

卷八

本卷描写了公元前51年~前50年凯撒最后结束高卢叛乱的斗争以及他回到意大利的情形。在这一时期,虽然高卢地区大规模的叛乱已弭平,但小股叛乱者仍盘踞在森林、沼泽等处,不时用伏兵骚扰罗马人,不让他们取得因时令关系本来就很稀少的牧草、谷物和其他给养。在对这些敌人的作战中,凯撒首先是只派出数量有限的部队出击,极力使敌人轻视他兵力单薄,不做任何防备。他派部队快速行军,在敌人还没预料到之前,就已经来到敌人面前。对那些依靠有利地形长期顽抗的敌人,他不惜一切代价,先切断对方的水源,令其干渴难挨,被迫投降。除了武力征服外,凯撒为了保持长久和平,也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政治措施,与各国保持友好,不让任何国家起战争的念头和有战争的借口。他以殷殷有礼的语言对待这些国家,馈送贵重的礼物给他们的首领,许诺不增加他们的新负担等手段,顺利地使多次失败后精疲力尽的高卢诸族俯首称服。

作为古罗马优秀的散文家,凯撒在《高卢战记》中表现出来的清晰简朴文风备受后人赞扬。该书也因此成为古代拉丁文学的代表作,在西方国家中广泛流传。目前较常见的有朋氏丛书英译本、洛布古典丛书英文拉丁文对照本以及托依布纳尔丛书拉丁文本。中文本则有任炳湘译“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本,198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上一篇:福煦 下一篇:西方军事学名着提要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