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宋诗精华

忆钱塘江(1)

书籍:宋诗精华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精华》第143页(1620字)

【原文】:

当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2)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3)

【原文作者及介绍】: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人称盱江先生。庆历二年(1042)举“茂才异等”不第,乃倡盱江书院,以教授自资,从学日众。皇祐初,范仲淹荐试太学助教,后升直讲。嘉祐年间,召为海门主簿,转太学说书,权同管勾太学,卒。诗雄劲清奇,命意措语,均有出人处,能自成一格。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今人编有《李觏集》。《宋史》有传。

【译文】:

当年我乘着酒醉登舟回故乡,在钱塘江高挂风帆远航。隐隐地瞧见前方晃动的山峰,衔着半个金光耀眼的夕阳。最妙的是斜阳返光照在江面上,满江闪耀红灿灿的波光。片片白帆宛若凌波微步的水仙,一齐着上淡红色的衣裳。

【集评】:

清·王士祯:“李泰伯觏文章皆说经济,其本领尤在《周礼》一文,范文正公荐之,以为着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在北宋欧、苏、曾、王间,别成一家。予尝病其不能诗,长夏借读《盱江集》,绝句乃颇有似义山者,如《王方平》……《忆钱塘江》云。皆有风致。”

(《带经堂诗话》卷十一)

今·陈增杰:“这首诗写钱江夕照之景。‘水仙齐着淡红衫’,比喻新奇、形象、贴切。”

(《宋代绝句六百首》第43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从诗意来看,似乎更多受到李白《乌栖曲》的启发。《乌栖曲》曰:‘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乐奈何!’李白歌咏的是吴王夫差沉湎美色歌舞而误国的历史,运用想象来感慨实有其事的历史教训。我们不难发现,李觏这诗的立意和取境,都略似李白,只不过托之于归来之际的醉眼朦胧中的奇特狂想的美妙幻象而已。如果单纯看作诗人回忆一段难忘的美好印象,当然也不失为一首抒情诗的佳作。但诗人这种印象、情绪和思忆又为什么呢?因此,进一步分析诗中立意、取境、摄象和铸词,应当说它是有所寄托,有所感讽的。”“诗人生当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正是北宋王朝经历盛世,百年无事,而又百弊都见,发生范仲淹庆历改革的年代。因此,诗人浪漫地抒写消失了的醉眼中的太平歌舞幻想,显然针对着当时那种保守现状的大官僚们,嘲讽他们无视现实,迷醉过去的虚幻的太平盛世气象。所以,实质上这是一首浪漫的政治抒情诗。”

(《宋人绝句选》第42-43页)

今·周慧珍:“凭借回忆写景,却写得活灵活现;想象奇特,譬喻巧妙,却又纯乎天籁;对大自然的无限喜悦、热爱之情见于言外。”

(《宋诗鉴赏辞典》第156页)

今·金性:“王士祯自己作的《真州绝句》的‘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可能由李诗得其机。”

(《宋诗三百首》第71页)

【总案】:

这首诗写追忆所及的钱塘江景。乘醉登舟,醉眼朦胧,喜归故乡,满怀兴奋,故所见钱塘江景——山衔半日、帆为水仙,譬喻新颖,想象奇妙,写出江上一种浓艳瑰丽之境,真切而自然地表现了当年游宦归里的愉悦心态。而今追忆昔年情景,也许正是诗人此时此刻乡恋正浓,或是游兴勃生的引发。诗中意境,正与其中所现的诗歌形象——醉酒而兴奋的归乡游子的形象和谐一致。若以李白《乌栖曲》在全诗中并非关键性诗句的“青山欲衔半边日”与本诗取景相类,以为两诗立意旨趣相同,似牵强附会。本诗不宜作“政治抒情诗”读,实在并无所谓“感讽”,如实地作为一首写景抒情诗,也不失其审美价值,何必硬要拔高求深呢?

上一篇:梦中作 下一篇:宋诗精华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