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松风阁(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精华》第341页(1431字)
【原文】: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2)我来名之意适然。(3)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4)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5)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6)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7)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8)
野僧旱饥不能,晓见寒溪有炊烟。(9)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10)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11)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12)
【译文】:
靠着樊山,筑起高阁,俯瞰着广阔的平原。夜深时箕宿和斗宿,斜挂在屋椽上边。我到来给它起了个阁名,感到心畅意欢。山上的老松高大壮伟,已活了好几百年,人们的斧子放过了它们,现在已长得耸入云天。风乍吹过,好像弹奏女娲的五十瑟弦。松风之声,可以洗净人耳,不须用那菩萨清泉。可嘉的是这两三位朋友非常好客,竭尽己力,买酒在阁上共开筵。一夜雨声响遍廊前,清晨时还下个不绝,大家你望我,我望你,不能回家,只好留宿寺中裹着僧毡。以前泉水枯竭,涧石干燥,如今又流水潺湲,山川也有了光辉,像是为欢迎我们而显得更娇妍。野寺的和尚因旱灾饥荒,本来连粥也吃不上,清早时却见到寒溪僧舍升起了炊烟。唉,东坡道人已沉埋于黄泉之下,张耒什么时候才能到来相见?钓台之下波涛拍岸,可让人舒适地午眠;怡亭之上观赏石刻,李阳冰篆书如同蛟龙蟠缠。怎能使此身摆脱世事的束缚,用小船载着朋友们,在这儿长久地盘桓游宴?
【集评】:
清·方东树:“‘风鸣’二句奇想。后半直叙,却能扫人凡言,自撰奇重之语。收无远意。”
(《昭昧詹言》卷十二)
清·吴汝纶:“吾尝论山谷七古,推《松风阁》为第一,气骨高邈,杳然难攀。”
(《评点黄山谷诗集》)
近·陈衍:“读次句,觉纱窗宿斗牛,犹近牵强。”
(《宋诗精华录》卷二)
今·黄宝华:“就意境、章法而言,这首诗显然受到韩愈《山石》诗的影响。但山谷此诗将场景集中于‘夜阑’至拂晓的一个阶段,借助深夜山景着力渲染超尘离世的氛围,而其他的情节多用逆挽的手法来交代。……这样写,省去了流水帐式的交代,笔势腾挪转折,叙写游踪有曲折掩映之致。”
(《宋诗鉴赏辞典》第570页)
今·金性尧:“全诗每句用韵,取法柏梁体。用典用事都甚切,写星光松声和雨势亦劲健利落。结句较差,方东树《昭昧詹言》所谓:‘收无远意’即是落套。”
(《宋诗三百首》第161页)
【总案】:
徽宗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在前往鄂州途中路经武昌,游樊山,作此诗。这是一首“柏梁体”的七言古诗,全诗句句押韵,一韵到底。音调铿锵,读来琅琅上口。叙事极有层次,尤其是“夜雨”句以下十二句,颇似古文章法。这些方面都与韩愈的《山石》一诗相似,而且两诗所写内容也多有相同之处,可以说黄诗是有意学韩的。但是黄诗在继承中又有变化,那就是颇用“逆挽”的手法,如“我来名之意适然”句等,这样就避免了平直的缺点。全诗风格高华健举,可称黄诗中的老成之作。黄庭坚亲书此诗的墨迹尚存,字为行书,气势雄浑,用笔劲峭,与诗的风格一致,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件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