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贫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血液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6页(1684字)

一、概述

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orders,ACD)是继发于慢性感染、炎症和恶性肿瘤的贫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寿命缩短、铁代谢障碍、炎症性细胞因子增多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及骨髓对贫血的代偿性增生反应抑制。主要特征是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低,而贮存铁增加。ACD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是住院患者中最多见的一类贫血。

二、病因

慢性病贫血时骨髓对贫血缺乏应有的代偿能力,可能是慢性病贫血的发病主因。慢性炎症时巨噬细胞在激活中产生IL—1、TNF、IL—6及IFN等细胞因子增多,不仅抑制体内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且使骨髓对EPO反应迟钝,抑制红系祖细胞(CFU—E)的形成,使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受到影响。目前临床上用EPO治疗可使患者的贫血得到改善,也说明EPO分泌不足是慢性病贫血的主要病因。

三、发病机理

目前尚未明确,多数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红细胞寿命缩短;②骨髓对贫血的反应有障碍;③铁的释放及利用障碍。

慢性病贫血时铁释放及利用障碍的原因尚未清楚。一种解释是机体的“营养免疫形式”。由于细菌及肿瘤细胞均需要铁营养,低铁被认为是机体对细胞或肿瘤组织生长的反应。另一种解释是当炎症或感染时,巨噬细胞被激活而过度摄取铁,造成血清铁低而贮存铁增加,以及快速释放铁的通道被阻断。此外,炎症时增多的IL—1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铁蛋白。乳铁蛋白较转铁蛋白容易与铁结合,造成血清铁浓度降低,与乳铁蛋白结合后的铁不再被红细胞利用,而是进入巨噬细胞造成铁贮存增多。

四、临床表现

ACD常有慢性感染、炎症或肿瘤病史,持续时间多在1~2个月以上,贫血为轻度和中度,非进行性,常为基础疾病所掩盖。

五、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贫血多为轻度至中度贫血。

(2)常有慢性感染、炎症和肿瘤。

2.实验室检查

(1)多为正细胞性贫血,亦有30%~50%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MCV很少<72fl。

(2)网织红细胞正常。

(3)骨髓细胞铁染色示红系细胞中铁粒减少,而在巨噬细胞内铁粒增多。

(4)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多。

(5)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低。

(6)血清铁蛋白(SF)水平高于正常。

六、鉴别诊断

1.与基础疾病(炎症、肿瘤及感染)本身造成的症状相鉴别 如失血、肾功能衰竭、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或肿瘤侵犯骨髓造成的贫血相鉴别。

2.与缺铁性贫血鉴别 慢性病贫血时虽然血清铁也低,总铁结合力常低于正常,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低。血清铁蛋白及骨髓铁正常或增多。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在慢性病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均增加,缺铁性贫血时FEP增加得更高更快。慢性病贫血时FEP增加较缓慢,且不明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