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蛔虫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05页(1438字)

一、概述

胆管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二、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防治工作的提高,近年来本病发生率已有明显下降。

三、病因和病理

蛔虫寄生于人体中下段小肠内,喜碱厌酸。当其寄生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胃肠道功能紊乱、饥饿、发热、妊娠、驱虫不当等,蛔虫可上窜至十二指肠,如有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有钻孔习性的蛔虫即可钻入胆管。蛔虫钻入的机械性刺激可以起Oddi括约肌痉挛诱发胆绞痛,并可诱发急性胰腺炎;虫体带入的肠道细菌可导致胆管感染,严重者也可引起急性重症型胆管炎、肝脓肿等。蛔虫在胆管内死亡后,其残骸和虫卵可在胆管内沉积,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蛔虫还可经胆囊管钻入胆囊,引起胆囊穿孔。

四、检查

1.体格检查 单纯性胆管蛔虫病一般仅剑突下稍右方有轻度深压痛。若并发胆管感染、胰腺炎、肝脓肿等,则会出现相应的体征。

2.B超检查 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显示为胆管内有平行强光带,偶可见蛔虫在胆管内蠕动,有确诊价值。

3.ERCP检查 偶可见胆总管开口处有蛔虫。

五、临床表现

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发作时患者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呕吐蛔虫。疼痛可突然缓解,间歇期宛如常人。疼痛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一。合并胆管感染时,出现胆管炎症状,严重者表现为重症型胆管炎。因蛔虫所致胆管梗阻多不完全,故黄疸少见或较轻。

六、诊断

剧烈的腹部绞痛与不相称的轻微腹部体征是本病的特点和诊断要点,结合B超和ERCP检查可明确诊断。

七、诊断标准

1.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常引起暂时性肝炎,可表现为发热、荨麻疹和肝区钝痛不适。

2.成虫移行肝脏时,常有以下特点:

(1)发病初期常有胆管蛔虫的典型症状,如突发性上腹阵发性绞痛和不伴有与此绞痛相应的腹痛体征,疼痛间期则宛如常人。

(2)发病过程中可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和胆管出血,以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等。

(3)少数患者有吐蛔虫史。

(4)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查到蛔虫卵,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5)超声检查对肝脓肿可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