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建筑工程施工实用技术手册》第406页(2497字)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顺序如下:安装结构模板→绑扎非预应力筋→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及定位固定→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拆模→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及锚固→锚头端部处理。下面主要介绍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与定位、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锚头端部处理等施工工艺中的主要问题。

(一)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与定位

在单向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与非预应力筋的铺设基本相同,比较简单,这里不再重复。

在双向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需要配置两个方向的悬垂曲线。无粘结预应力筋相互穿插,施工操作比较困难,必须事先编出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顺序。其方法是将各向无粘结预应力筋各搭接点的标高标出,对各搭接点相应的两个标高分别进行比较,若一个方向某一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各点标高,均分别低于与其相交的各筋相应点的标高时,则此筋可先放置。然后依次铺设标高比较大的无粘结预应力筋,以此类推,定出各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顺序。

无粘结预应力筋在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曲线形状就位并固定。其垂直方向,宜用支撑钢筋或钢筋凳固定,其间距为1~2m。一般施工顺序是:依次放置钢筋马凳,然后按顺序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并调整其垂线位置和水平位置,经检查无误后,用铅丝与非预应力筋绑扎牢固。在安装水电管线时,应避免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竖向位置抬高或压低。无粘结预应力筋铺设完毕,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时,严禁踏压撞碰无粘结预应力筋、钢筋马凳及端部预埋件。

(二)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一般采用1→1.03σcon进行。由于无粘结预应力筋一般为曲线配筋,当曲线预应力筋的长度超过25m时,宜采取两端进行张拉;当曲线预应力筋的长度超过60m时,宜采取分段进行张拉。为了减小张拉过程中的摩擦损失,在张拉前应用千斤顶先行往复抽动几次,以利于减少摩擦应力的损失。

据有关测试数据表明: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开始张拉时,一般阻力比较大,但一旦抽动几次后,摩擦损失会发生明显下降。如遇到摩擦损失较大时,则宜先松动一次再进行张拉。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根据其铺设顺序进行,即先铺设者先张拉,后铺设者后张拉。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中,宜先张拉楼板无粘结预应力筋,后张拉楼面梁无粘结预应力筋。板中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可依次进行张拉,梁中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宜对称张拉。在梁板顶面或墙壁侧面的斜槽内张拉无粘结预应力筋时,宜采用变角张拉装置,如图6-41所示。

图6-41 变角张拉装置

1-凹口;2-锚垫板;3-锚具;4-液压顶压器;5-变角块;6-千斤顶;7-工具锚;8-预应力筋;9-油泵

无粘结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应随时测定其伸长值,其张拉伸长值的校核与有粘结预应力筋相同。对超长无粘结预应力筋,由于张拉初期的阻力大,初拉力以下的伸长值比常规推算伸长值要小,应通过试验进行修正。

(三)锚头端部的处理

锚头端部的处理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年限,而且关系到建立的预应力是否可靠。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对锚固区进行保护。锚固区必须有严格的密封防护措施,严格防止水汽进入锈蚀预应力筋。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应不小于30mm,多余部分宜用手提砂轮将其切割。在锚具与承压板表面涂以防水涂料。为了使无粘结预应力筋端头全封闭,在锚具端头涂防腐润滑油脂后,罩上封端塑料盖帽。

锚头端部处理主要有凸出式和凹入式两种。对于凸出式锚头端部处理方式,目前常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孔道中注入油脂并加以封闭,如图6-42所示;另一种方法是在两端留设的孔道内注入环氧树脂水泥砂浆,其抗压强度不低于35MPa,在灌浆的同时将锚头封闭,如图6-43所示。

图6-42 锚头端部处理方法之一

1-油枪;2-锚具;3-端部孔道;4-有涂层无粘结预应力筋;5-无涂层的端部钢丝;6-构件;7-注入孔道的油脂;8-混凝土封闭

对于凹入式锚头端部,锚具表面经涂防腐润滑油脂处理,再用微胀混凝土或低收缩防水砂浆进行密封,如图6-44所示。

图6-43 锚头端部处理方法之二

1-无粘结预应力束;2-无涂层的端部钢丝;3-环氧树脂水泥砂浆;4-锚具;5-端部加固螺旋钢筋;6-构件;7-混凝土封闭

图6-44 张拉端凹入式构造

1-无粘结预应力筋;2-螺旋筋;3-承压钢板;4-夹片锚具;5-砂浆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端,也可利用镦头锚板或挤压锚具采取内埋式做法,如图6-45所示。

图6-45 无粘结预应力筋固定端内埋式构造

(a)钢丝束镦头锚板;(b)钢绞线挤压锚具

1-无粘结预应力筋;2-螺旋筋;3-承压钢板;4-冷镦头;5-挤压锚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