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的沉降观测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建筑工程施工实用技术手册》第716页(1787字)

高层建筑中的沉降观测,包括内容比较广泛,如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观测、施工用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基坑开挖后地基回弹观测、地基分层和邻近地面沉降观测和高层建筑自身的沉降观测等。

(一)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观测

在进行打桩和井点降水等施工中,如果不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均会使邻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均匀的沉降、裂缝和位移等变形。为此,在进行地基处理之前,除在其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还要根据设计要求,在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构)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地测出其原始标高和坐标。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复测,以便针对变形实际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二)施工用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在施工中所用的塔吊,具有明显的吨位大、吊臂长等特点。在安装塔吊前其基座虽然经过处理,但随着施工高度的上升,塔身逐步被接高,基座承载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雨季时,会因雨水浸入基座造成下沉、倾斜而发生事故。

因此,要根据塔吊的情况及时对塔基四角进行沉降观测,检查塔基的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工作正常。

(三)基坑开挖后地基回弹观测

在一般情况下基坑开挖越深,基坑底面的原土向上回弹越多,在建筑物施工后其下沉量必然也越大。为了测定地基的回弹值,在基坑开挖前,在拟建高层建筑的纵横轴线上,用钻机打直径100mm的孔,钻孔深度至基础底面以下300~500mm处,在钻孔套管内压设特制的测量标志,并用特制的吊杆或吊锤等测定标志顶面的原始标高。当套管提出后,测量标志即留在原处,花套管提出后所形成的钻孔内装满石灰粉,以表示点位。

待基坑挖至底面时,按石灰粉的位置,轻轻找出测量标志,测出其标高;在浇筑混凝土基础前,再测一次标志的标高,从而可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地基回弹值是研究地基土体结构和高层建筑物地基下沉的重要资料。

(四)地基分层和邻近地面沉降观测

地基分层和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是了解地基下不同深度、不同土层受力的变形情况与受压层的深度,了解建筑物的沉降对邻近地面由近及远的不同影响。这项变形观测的目的和方法与“基坑开挖后地基回弹观测”基本相同。

(五)高层建筑自身的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自身的沉降观测是变形观测中的主要内容。当浇筑混凝土基础垫层时,就在垫层上设计指定的位置埋设好临时观测点。一般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应沿着纵、横轴线和基础周边设置观测点。

观测的次数与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在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以后待结构每升高一层,将临时观测点上移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0.00时,再按照设计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对观测点复测一次,直至工程竣工为止。

工程竣工后仍然要继续进行观测。如果对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无特殊要求,第一年内要观测四次,第二年要观测二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至下沉稳定为止。根据我国高层建筑自身沉降观测实践证明,一般砂土地基观测两年,黏土地基观测五年,软土地基则要观测十年或十年以上。

沉降观测的等级、精度要求、适用范围和观测方法,应根据工程需要,按下表相应等级的规定选用。

沉降观测完成后,一般应提供建筑物平面图、下沉量统计表和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等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存入技术档案。

表 沉降观测点的等级、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