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317页(4179字)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hepatopathy)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损害,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乙酰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酰和乙酸等损伤肝细胞,是造成肝损害的基本原因。高脂饮食对酒精性脂肪肝有促进作用。此外,种族、遗传、营养和免疫等因素可有一定影响。

(一)临床表现

1.酒精性脂肪肝 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重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肝区不适或疼痛等。多数患者有肝脏肿大,肝脏质地软或充实,表面光滑,边缘钝,有轻度压痛;脾脏肿大不常见,部分患者有轻度黄疸。酒精性脂肪肝经戒酒后可好转,预后较好。

2.酒精性肝炎 症状轻重不等,一般较酒精性脂肪肝为重,重者可出现明显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甚至发生腹水、肝昏迷。大多有肝大、黄疸,脾肿大见于10%~70%患者,少数伴腮腺肿大及掌挛缩症(Dupuytren挛缩)。酒精性肝炎预后与病变程度有关,合并腹水、出血、脑病、肾衰者预后极差。

3.酒精性肝硬化 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常见症状包括体重减轻、食欲减退、乏力、倦怠、腹痛等。黄疸多表明同时合并酒精性或病毒性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或溶血。营养状态差、面色黝黑、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较多见,腮腺肿大,掌挛缩亦可见到,肝大常见,但晚期也可不大或缩小,可出现脾大及其他门脉高压体征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酒精性肝硬化预后与戒酒早晚及有无并发症有关,早期戒酒可使5年生存率提高。

(二)检查

1.血清转氨酶 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胆红素常增高,并发淤胆者则明显升高;多数患者ALP、GGT增高。脂肪肝患者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可有轻至中度升高。酒精性肝炎患者AST升高明显,常有贫血及白细胞增高,凝血酶原时间有不同程度延长,血清酒精性透明小体抗原及抗体阳性。肝硬化患者脾亢可致全血细胞减少,血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IgA、IgM增高。血GGT/ALT比值显着升高。

2.肝脏B超 对诊断脂肪肝有帮助。

3.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细胞变性、气球样变及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特征性的酒精性透明小体(Mallow小体)。有时可同时见到脂肪变或肝硬化的表现。病理检查还可确诊本病的病变类型。

(三)诊断

有饮酒史,血清ALT及AST增高,AST/ALT>2,GGT升高;血清酒精性透明小体抗原及抗体阳性;肝脏活组织检查可见肝组织中酒精性透明小体(Mallow小体),考虑酒精性肝病的诊断。

(四)诊断标准

酒精性肝病表现多样,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衰竭。

1.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较为常见,因此,在诊断上应考虑区分为单纯酒精性肝病抑或酒精性肝病合并HBV和HCV等病毒感染。

(1)酒精性肝病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40g/d或2周内有暴饮史。

2)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在2倍正常上限值(ULN)以下。如禁酒前ALT和AST<2.5ULN者则禁酒后应降至1.25ULN以下。

3)下列2项中至少1项阳性:①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②禁酒后GGT活性明显下降,4周后降至1.5ULN以下或小于禁酒前40%。

4)除外病毒感染、代谢异常和药物等引起的肝损伤。

(2)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

1)肝炎病毒现症感染标志阳性。

2)禁酒后除血清ALT和AST下降可能不明显外,其他符合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3)通常禁酒4周后ALT和AST均应下降至3ULN以下,禁酒前<3ULN者则应至少下降70%。

未能符合上述条件者,应取得组织学诊断证据。下列项目可供诊断参考:AST/ALT>2,血清糖缺失转铁蛋白(CDT)增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增高,酒精性肝细胞膜抗体阳性,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DH)/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OCT)>0.6,以及早期CT测定肝体积增加(>720cm3/体表面积)。应注意在Ⅱ型醛脱氢酶(ALDH2)活性低下者,即使饮酒折合酒精量<40g/d也会发生酒精性肝病。酒精量换算公式为: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g)。

2.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诊断 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诊断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4型。

(1)酒精性脂肪肝在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改变中,酒精性脂肪肝出现最早,出现率也最高。形态学上尚不能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脂肪肝区别,因此诊断需依靠临床资料。

低倍镜下,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的肝细胞占肝小叶1/3~1/2为轻度脂肪肝;占肝小叶1/2~2/3为中度脂肪肝;占小叶2/3以上者或肝细胞弥漫脂肪变性呈网状者为重度脂肪肝。部分可表现为泡沫状特殊类型的小滴型脂肪化。

(2)酒精性肝炎的组织学特点是:①肝细胞明显肿胀呈气球样变,尤为小叶中央的肝细胞,气球样变性的肝细胞内有时可见巨大的线粒体,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坏死;②门管区和小叶内有明显嗜中性多型核细胞浸润,有聚集在坏死和含酒精透明小体(alcohol hyaline body)的肝细胞周围的倾向;③肝细胞胞浆内有凝集倾向,酒精透明小体出现率高。

(3)酒精性肝纤维化:表现为细胞外间质,包括Ⅰ、Ⅲ、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在肝中央静脉周围和肝细胞周围沉积,形成所谓肝细胞周围纤维化。随着纤维化进展,门管区原为轻至中等程度的纤维沉积增加并扩展,并有细长纤维向小叶内延伸,形成所谓“星芒状纤维化”。

(4)酒精性肝硬化:形成的纤维隔从中央静脉到门管区分隔小叶。假小叶纤维隔一般细窄,结节较小,大小较均匀,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少数以小结节为主,偶有大结节。同时肝细胞明显脂肪变,酒精性肝炎的表现仍可存在。肝界板不清,但无碎屑样坏死。

3.酒精性肝病临床分型诊断 符合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者,其临床分型诊断如下。

(1)轻型(亚临床型)酒精性肝病:有长期饮酒史,但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肝组织学表现为非特异性变化或基本正常,缺乏酒精透明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2)酒精性脂肪肝病变:主要在肝小叶,低倍镜下肝小叶中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无其他明显组织学改变,未作肝活检者影像学检查(CT或B超)有脂肪肝特异性表现。

(3)酒精性肝炎:如未作肝活检,临床酒精性肝炎应符合下列诊断标准和附加项目中3项或以上。诊断标准:①饮酒量增加可作为发病或恶化的诱因;②AST为主的血清转氨酶升高;③血清胆红素升高(>34.2μmol/L)。

附加项目:①腹痛;②发热;③外周血象白细胞增加;④ALT增高>1.5ULN;⑤GGT增高>2ULN。

(4)酒精性重型肝炎(肝衰竭):酒精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等肝衰竭表现,或出现严重内毒素血症、急性肾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等,尽管禁酒,肝脏持续肿大,凝血酶原活动度<40%,白细胞明显增高,组织学可见多数酒精透明小体和严重肝细胞变性坏死。本型包含合并肝硬化者,但晚期肝硬化者除外。

(5)酒精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很难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在未作肝活检情况下,应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清学检查,如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等标志物有助于临床诊断。在诊断为肝硬化时应区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

(五)鉴别诊断

1.非酒精性脂肪肝 询问是否有长期饮酒史对鉴别有帮助。

2.病毒性肝炎 无饮酒史,肝炎标志物阳性,应注意临床上不少情况二者可以合并存在。

3.非酒精性肝硬化 通过询问病史并注意各种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的特点,一般鉴别不难,但亦应注意临床上常可合并存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