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手册

感染性休克

书籍:儿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70页(2579字)

【病因】 本症是由于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感染而引起微循环障碍,以致生命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锐减的一个综合征,常见于流行性脑膜炎、中毒性菌痢、大叶肺炎、败血症等。

【临床表现】

一、微血管痉挛期:神志清,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体温升高,面色苍白,口唇及指(趾)轻度紫绀,手足发凉,皮肤发花,尿量减少,呼吸加快,脉搏细速,心率加快,心音低钝,血压正常或稍低,脉压差减小,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痉挛(图2)。

图2 感染性休克,微循环示意图

1.微动脉 2.后小动脉括约肌 3.前毛细血管括约肌 4.真毛细血管 5.微静脉 6.动静脉联合

二、微血管扩张期:昏睡以致半昏迷,面色发绀,四肢冰凉,呼吸深快,呼气发凉,有明显酸中毒现象,腋表体温不高甚至不升,但肛表体温明显升高,尿量显着减少,脉搏细弱不易摸清,心音钝,血压显着下降。

三、微循环衰竭期:昏迷,紫绀,皮肤冷湿,脉搏摸不到,心音低钝,摸诊无搏动感,血压测不到,尿量极少,可能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见下节),严重者可出现频繁抽搐、瞳孔散大或不等大、抽泣样呼吸等衰竭现象,或出现心力衰竭、心律紊乱、肾功能衰竭等现象。

【诊断】 对感染性疾病,体温突然上升或下降,烦躁不安,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应警惕休克的发生。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率加快,脉压差减小,即使血压尚正常或略偏高,也已为休克早期。血压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标志,但必须结合面色、肢端温凉情况、心音强度及尿量等情况,综合分析。

【预防】 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早治疗,控制感染。

【治疗】 必须掌握本症的早期表现和治疗措施,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要根据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要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分秒必争。

一、护理与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者随时吸痰,注意输液速度,发热时应予退热,有条件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心音、心率、血压、尿量、瞳孔等,有条件者可观察眼底血管变化。

二、中医疗法:常用独参汤或生脉散,以回阳救逆。也可用附子9克、黄精90克、甘草30克,煎后鼻饲,有一定疗效。

三、新针疗法:体针可针涌泉、足三里、内关、人中、素髎。耳针可针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配穴有交感、心肺。开始用强刺激手法,血压上升后逐渐延长捻针的时间和减弱刺激,血压稳定后维持数小时即可拔针。

四、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先在0.5~1小时内静注或快速滴入20毫升/公斤(生理盐水15毫升/公斤,5%重碳酸钠5毫升/公斤),然后静脉滴入60~80毫升/公斤(5~10%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1份),有尿后,每500毫升加氯化钾0.75克,有条件者可输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新鲜血10毫升/公斤(液量包括在上述总量内),上述总液量2/3在前12小时内滴入,1/3在后12小时内滴入。输液过程中须注意酸中毒是否已纠正,是否出现心力衰竭、脑水肿、脑疝,并及时作出适当处理。

五、调节血管紧张度药物的应用:在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首先使用血管扩张药,无效时再改用血管收缩药。

(一)血管扩张药:目前以阿托品为最常用,开始用0.05~0.1毫克/公斤/次,5~15分钟静注1次,有效(面色转红,耳垂能转红,四肢转暖,尿量渐增多,血压渐上升)时继用此量,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并减少剂量,血压稳定后再用2~3次,停药。如无效则可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可用到1毫克/公斤/次,用6~8次无效时应改用其他药物。使用过程中如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心率加快、高热、腹胀、烦躁、惊厥等中毒症状,应即刻停药,并用对抗药如新斯的明0.03~0.04毫克/公斤/次,最大不超过0.5毫克/次。也可用654或654-2、异丙基肾上腺素、3-羟酪胺(多巴胺)、苯苄胺等药物。

(二)血管收缩药:常用去甲肾上腺素1~4毫克或间羟胺20~40毫克,加入100毫升液体内静脉滴入,根据血压情况调节速度。也可在用血管收缩药血压上升后,再改用血管扩张药。

六、控制感染:控制感染对制止休克的发展极为重要,根据原发疾病的可能致病菌,可选用敏感的抗菌素静注或朋注。

七、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采用大剂量短程疗法,最好用地塞米松0.15~0.3毫克/公斤/次,也可用氢化可的松5~10毫克/公斤/次,静滴,每日1~2次,一般不超过3天。

八、人工冬眠疗法:有高热,反复惊厥者,可用人工冬眠疗法。先将氯丙嗪、异丙嗪各1毫克/公斤,稀释到10毫升后静注,同时肌注各1毫克/公斤,如病儿仍不安静,可辅助应用水化氯醛或鲁米那钠。病儿安静后用冰湿敷或冰袋置于两腋下、腹股沟及颈部大血管浅在部位,冰袋与皮肤之间要垫一层软布,使体温保持在35~36℃之间,每2~4小时肌注氯丙嗪、异丙嗪各1毫克/公斤。休克症状消失即可停药,降温时间一般持续8~12小时。停药后撤去冰袋,体温可自行恢复。

九、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见下节)。

十、治疗并发症:本症易并发心力衰竭(尤其在扩充血容量后)、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正确处理。

上一篇:白果中毒 下一篇: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