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手册

斑疹伤寒

书籍:儿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159页(751字)

【病因】 病原体为斑疹伤寒微生小体,可分为两种。

一、流行性(人类型):以体虱为媒介。

二、地方性(型):以鼠类和鼠虱为媒介。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周,多数病儿突然出现高热、寒战、厌食、呕吐、头痛、背痛、肌痛、腹痛等症状,偶见昏睡及惊厥。以后可出现鼻出血、咽痛、咳嗽、听觉差、便闭等,重者可有谵语、昏迷。从第三日起至第七日,出现皮疹、结膜及咽部充血、脉搏加速,但与高热不相称,心音减弱,血压降低,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高低不一,尿中可含蛋白,偶见红细胞。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血清变形杆菌凝集反应(外裴氏反应),对OX19菌株凝集价在1∶160以上,即可确定诊断。但应注意与伤寒、流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鉴别(参见有关章节)。

【预防】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蚤虱和鼠类,皮下或肌注斑疹伤寒、伤寒疫苗,每次1毫升,间隔2周后再注射1次。

【治疗】

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营养,供给足够的水分。

二、药物治疗:常用氯霉素或四环素族,用量为50~100毫克/公斤/日,分4次口服。大约在治疗2~3天后退烧。退热后减量继续给药5~8日,停药5~7天后再给药4~5天。应注意白细胞是否过低。

上一篇:小儿结核 下一篇: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