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160页(1082字)
【病因】 鼠类和猪是钩端螺旋体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由尿中排出,污染水源,经皮肤或粘膜途径进入人体。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0天,发病急,发冷后发烧达39~40℃以上,伴有头痛、乏力、呕吐、浮肿、便秘等,并有肌肉痛。例如并有胸大肌、三角肌、腓肠肌痛等。以并有腓肠肌痛为最多见。浅在淋巴结肿大、压痛,以腹股沟淋巴结最明显。有的皮肤有散在出血点。有高热、流涕、结合膜充血、全身肌疼痛者,称流感伤寒型;有黄疸、肝功损害者,称黄疸出血型;有胸闷、咳嗽、咯血者,称肺出血型;有颈部抵抗、屈髋抬腿征阳性、脑脊液改变者,称脑膜炎型;有少尿、无尿、肾功能衰竭症状、尿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者,称肾炎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尿中可有蛋白、红细胞、管型,有的肝功能有改变,黄疸指数、胆红素升高,凡登白氏试验直接立即反应阳性,总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麝香草酚浊度及转氨酶升高,有时血培养钩端螺旋体阳性,或在血液中找到钩端螺旋体。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和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确定诊断,但有时需与流感、伤寒、黄疸型肝炎、脑膜炎、疟疾等相鉴别(见有关章节)。
【预防】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鼠类,防止接触传染,处理污染的水源,广泛注射钩端螺旋体多价疫苗。
【治疗】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中药治疗:
处方:双花、连翘、黄芩、板蓝根、地丁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三、抗菌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剂量不宜过大,以防钩端螺旋体杀死过多,出现异体蛋白,引起过敏反应。
四、皮质激素: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给予氢化可的松5~10毫克/公斤/日,加入10%葡萄糖250毫升内静脉滴入。
【并发症】 本症易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偏瘫、截瘫、中毒性心肌炎等,应及时予以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