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手册

克山病

书籍:儿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206页(2096字)

【病因】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原因不明的地方病。我省有20多个县的发病区,因最初(1935年)发现于黑江省克山县,故名克山病。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的缓急和心脏机能状况,可分为4型。

一、急型:主要表现为心源性休克,起病急,发展快,心慌,气喘,恶心,呕吐,腹痛,烦躁,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发凉,脉搏微弱,心音低钝,可出现奔律,有时有心律紊乱,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

二、亚急型:主要发生于儿童,发病较慢型急而较急型缓慢,既有心源性休克,又有心力衰竭表现,起病较急,心慌,气喘,紫绀,心脏大,心音钝,心率快,有时有奔马律,血压较低,肝脏肿大,颜面浮肿等。

三、慢型:主要表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较慢,心慌,气喘,下肢浮肿,尿少,有时有胸水、腹水,心脏大,心率快,有Ⅰ~Ⅱ级收缩期杂音,有时有奔马律,肝脏肿大。

四、潜在型:心脏代偿功能良好,平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只有在详细检查心脏时,才可能发现心脏稍大,心音较弱,或有Ⅰ~Ⅱ级收缩期杂音。

上述4型心脏病的心电图,可表现有以下1种或几种改变,如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QRS低电压、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束支传导阻滞、心率紊乱等。

克山病有易变、多变、突变的特点,以上4型是同一疾病的4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1974年全国会议制定诊断标准是:

一、克山病的发病特点是在一定的地区、季节和人群多发,在病区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者。

二、诊断指标:

(一)急、慢性心功能不全。

(二)心脏扩大。

(三)奔马律。

(四)心律失常,如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纤维震颤、室性及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五)心电图改变: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右束支及双侧束支阻滞),ST-T改变,Q-T间期延长,多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六)X线检查:心脏扩大,心脏形态改变及肺瘀血,左四弓突出延长及搏动减弱。

具备克山病发病特点,再有诊断指标中一条或其中一项,又能除外其他疾病,可诊断为克山病。

【预防】 因病因不明,故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大力加强卫生宣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取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治疗】

一、注意营养、休息,预防感冒。

二、急型病儿治疗:

(一)保持病儿安静,氧气吸入,给予镇静剂。

(二)维生素C3~5克,加入50%葡萄糖20~40毫升内缓慢静注,每2~3小时1次,病情好转后可延长为4~8小时1次,24小时内一般用药10~15克即可。

(三)用上述方法6小时无效时,可用阿拉明0.3~2毫克/公斤/次,或用恢压敏0.25~0.5毫克/公斤/次,也可用新福林5~15毫克/公斤/次,或美索克新命0.08毫克/公斤/次。氢化可的松静滴,至休克好转稳定数小时后停药。

(四)积极控制心律紊乱、心力衰竭。

(五)可用能量合剂,如细胞色素C15~30毫克,三磷酸腺甙20~40毫克,辅酶A50单位,及极化液(25%葡萄糖250~500毫升,普通胰岛素15~25单位,氯化钾1~1.5克)静滴。

三、慢型病儿治疗:应建立家庭病房,及时控止心力衰竭,长期使用毛地黄,防止继发感染。

四、亚急型病儿治疗:同慢型病儿,有心源性休克时可加用维生素C,剂量比急型小些。

五、潜在型病儿治疗:密切观察,对症治疗。

上一篇:风湿性心脏病 下一篇: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