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462页(1008字)
【病因】 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大多数由上呼吸道感染进入人体,潜入脊神经节一侧的后根,进而可累及所发出的神经及其所分布的皮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 发疹前可先有倦怠、少食、头疼、发烧等症状。病区出现痒或灼疼,在成年人,受侵神经可有剧疼;儿童疼痛较轻或不疼。
病损初发为红斑、丘疹,很快变成水疱,多为粟粒大小,壁厚,疱顶平或凹,疱液透明。常几个至十几个簇集成群,往往先发一群,再发次群,中间皮肤正常,沿单侧神经分布依次排列成带状。约经7~10天,水疱干缩、结痂,脱痂后留有色素沉着。病程2~3周,愈后有免疫力,很少复发。
少数病人水疱较大或疱液浑浊,甚至出血,重者疱底坏死,结黑痂,愈后留有瘢痕,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好发于一侧胸部,沿神经排列。也可见于颈部或四肢等。发生在额部者较严重,可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失明。
【诊断】 根据成簇的水疱,发于单侧,沿神经分布,急性经过,伴有痒感或疼痛,可以诊断。但应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不沿神经分布,常伴发于高热病过程中。
【治疗】 重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摩擦。对疼痛者,应给予止痛药如索密痛、使痛宁等,要给予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以营养神经。对于坏疽或继发感染者,应同时给予抗菌素。
局部宜保护,可用按抚消炎止痛剂,如金达甘油(金霉素粉2.5克、达克罗宁1克、甘油100毫升)外涂。每日多次;石灰酒精(生石灰40克、甘油20克、50%酒精加至100毫升)外涂,每日多次。如结痂、糜烂、有感染者,应用紫草油纱布(紫草120克、香油500克,炸近枯,取油做纱布)或5%黄连素糊膏包敷。
发生于额部及眼部者,应很好保护眼睛,可用金霉素眼药膏或四环素可的松眼药膏点眼,必要时可请眼科会诊。
耳针可以止痛,并可缩短病程,可取穴神门、肺、皮质下、肾上腺等。